目前分類:免疫學 (279)
- Jun 13 Sun 2021 14:19
硬推高端的結局
週五週六兩天,高速公路匝道入口塞滿車,新冠肺炎釀成的家庭驟變只是醫院裡幾個被記錄下來的悲慘故事,現實生活中每天在河堤邊快走、慢跑、騎鐵馬的人並沒減少。媒體另一個角落是民眾搶打A-Z疫苗,官員偷打Moderna疫苗,每個人對病毒威脅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
- Jun 11 Fri 2021 14:53
高端的難題
只有一、二期臨床試驗就申請EUA(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可以嗎?
有人指出,只有中國與俄羅斯這樣做。是的,中國這樣做卻被WHO認可,但俄羅斯卻被批評「Still no raw data」,以我看,俄羅斯Sputnik-V繞過二期臨床試驗的資料不敢拿出來。為何中國行而俄羅斯不行?因為中國的滅活疫苗裡面是沒有生物活性的Denatured proteins,一百年來,有數十種滅活疫苗當先例,安全無虞;但Sputnik-V是有生物活性的腺病毒,二期做完就直接拿到Real world去打,違反醫學倫理,因此Sputnik-V要拿到WHO的認證十分困難,儘管它有漂亮的三期臨床數據,Real world保護力超越mRNA疫苗,卻被專家批評「Too good to be true」,這是高端疫苗的警訊!
- Jun 10 Thu 2021 17:06
疫苗趣事
今年四月有媒體報導,為何中國疫苗還不公布第三期臨床資料?台灣有許多醫師做了太早的論斷,諸如中國疫苗保護力太差,不好意思公布數據出來之類的。不到兩個月,國藥與科興的滅活疫苗先後通過WHO認證。
- Jun 08 Tue 2021 17:13
新冠疫苗的Real world analysis
可以請教授分析這篇文章嗎?https://www.facebook.com/909771675722353/posts/4442397099126442/
另外如果可以選擇,科興/國藥/高端/諾瓦克斯接種何者比較理想?
- Jun 07 Mon 2021 17:51
台灣為何做蛋白次單位疫苗?
兩天前台大陳培哲院士指出,高端與聯亞的次單位疫苗不可能在今年七八月由歐盟通過緊急使用,他並指出民進黨的疫苗政策沒有分散風險,高端、聯亞、國光的疫苗計畫書都是蛋白質次單位疫苗(Subunit vaccine)。製造成本:Subunit >>> 滅活 > 腺病毒 > mRNA。從疫苗的研發,曝露台灣生技水準仍停留在二十年前:
1.台灣沒有大量製備Lipid nanoparticle(LNP)的能力。LNP是包裹核酸(DNA或RNA)的研究材料,實驗室很常用,但用量都不大,台灣各研究機構都是直接向歐美生物科技公司購買,但中國大陸都是自製自銷。
- Jun 06 Sun 2021 17:40
AZ疫苗引起血栓的機率有多高?
AZ疫苗在台灣引起血栓的機率有多高?
血栓病例已上新聞的有六人
- Jun 05 Sat 2021 17:04
疫苗會引起ADE嗎?
有人提及疫苗是否會引發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
某些被病毒感染的人剛開始有產生抗體或之前注射疫苗而有抗體,但Phagocyte(組織中的Macrophage或 血液中的Monocyte)經由Fc receptor吞進Antibody-virus complex之後秀逗了,不但不分解病毒,還讓病毒在細胞內繁殖,Phagocyte卻因自已分泌的Cytokines比例不對而死亡,這種現象稱為ADE(如下圖)。
- Jun 04 Fri 2021 15:29
科興疫苗為何勝出?
澳洲學者用一套統計模式計算各種疫苗注射後人體產生Neutralizing antibody的保護力(不受病毒感染的能力)。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1-01377-8
- May 30 Sun 2021 16:16
台大與北榮的血清抗體數據回顧
新冠肺炎今(5/30)增266例本土、89例校正回歸,11死,累計110人病逝。其實,今年三、四兩個月就至少可能有200人因新冠肺炎死亡,這波疫情與華航/諾富特無關,5/15以前,就有人猝死,不知道是新冠病毒引起,也沒做篩檢,就直接送殯儀館。最近有新聞報導,有25人死後才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台灣每天死亡四五百人,其中至少一二十人死於病毒引起的肺炎,新冠肺炎可能早就是死亡的原因。
- May 28 Fri 2021 12:09
Silent hypoxia 是怎麼發生的?
Silent hypoxia(沉默的缺氧)是怎麼發生的?
新冠肺炎病人血中缺氧為何沒被存在於延腦(Medulla oblongata)、橋腦(Pons)、頸動脈竇(Carotid sinus)等各處的Receptor偵測到?下圖是呼吸的驅動機制:
- May 26 Wed 2021 13:24
如果柯P 4/14 就開快篩站
現在每天確診人數+校正回歸人數都四五百人,這數字無法反應真實的染疫人數,已經沒有意義。現有的插管人數 + 5/14以後的死亡人數,約100人。100/(0.05%)=20萬(0.05%是新加坡的確診死亡率),這個數字可能是台灣自今年一月到現在曾經感染新冠病毒但沒確診的基本人數。
- May 24 Mon 2021 12:44
從機場到茶室
北台灣這波疫情何時結束?
新冠病毒對華人的感染力不強,最強的病毒株是源於武漢的原始病毒。當病毒大流行時,我們只會注意感染力變強的突變株。有趣的是,新冠病毒在華人身上會突變產生Inactive mutant(失去感染活性的突變株),然後莫名奇妙消失。磐石軍艦群聚感染即是ㄧ個封閉的活體實驗室,744名官兵於2/21登艦,4/15離艦,病毒在艦上經過八週的突變,很神奇的是,官兵離艦休假與家人及女友相聚時,36名確診官兵身上的病毒沒有傳染給任何軍艦以外的人,官兵所到之處,小吃店,百貨店,摩鐵,KTV都安然無恙,代表官兵身上的病毒已進入Inactive mutant。當病毒失去繁殖能力,我們也無法找到自然下的突變點。
- May 20 Thu 2021 12:28
淺談高端的Subunit vaccine
新冠病毒無法像流感病毒那樣利用雞胚繁殖,必須養在Vero cell。要養出大量病毒去製造疫苗,病毒與細胞最好能有ㄧ段和平共存的時間,即細胞不斷生長,病毒不斷繁殖,病毒不會造成細胞死亡,如此達到最大的病毒產量。比方說,一個Vero cell可乘載1000個病毒顆粒,超過1000顆病毒,細胞就會死亡。若要增加病毒的承載量,可以改變病毒或改變細胞的Genome,使細胞承載10-100倍的病毒量才會死亡,這需要一些技巧,歐美藥廠早就不做滅活疫苗,都是找中國與印度代工,因此沒有這些技巧,中國的疫苗藥廠可能有數百種Vero cell的Subline可試,因此很快就能養出大量病毒來製造疫苗。
- May 16 Sun 2021 17:12
A-Z疫苗裡面是甚麼?
今天(5/16)本土確診206例,新北市97例、台北市89例、彰化縣9例、宜蘭縣及新竹縣各3例、桃園市及基隆市各2例、台中市1例。其中茶藝館相關14例、宜蘭遊藝場相關1例、某社團相關2例、萬華活動史相關19例。新確診的病例與華航、萬華、宜蘭、獅子會的關係越來越遠。
- May 15 Sat 2021 16:44
如何對付新冠病毒感染?
昨天(5/14)雙北普篩結果出爐,某些地區的普篩陽性比例高達10%,官方數字新增180例本土感染(台北市89例、新北市75例、彰化縣6例、宜蘭縣及桃園縣各4例、台中市及基隆市各1例),雙北立刻進入三級警戒。
- May 11 Tue 2021 16:33
放寬感冒篩檢, 社區新冠浮現
華航機師群聚感染不斷有新確診案例出現,衛福部終於在5月5日放寬民眾採檢,診所醫師只要有懷疑,就可把病人轉送醫院篩檢。不到一週,就證實台灣有社區感染,今天出現六例非華航群聚感染的本土社區新冠確診。
- May 07 Fri 2021 11:55
新冠病毒下的中國與外國
有ㄧ句話不知你信不信,用在新冠病毒,似乎越看越真 --「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
- May 05 Wed 2021 15:44
台灣有多少人曾染疫?
新冠疫情燃燒一年迄今仍是一團熊熊烈火,印度疫情已全面失控。下面是美國及全球每日死亡人數。美國已有半數人打過疫苗,但每日死亡人數仍維持去年夏天的水平,版主認為疫苗對美國死亡人數幫助有限,會發生重症的人終究逃不過自然淘汰,可能有150萬美國人將死於新冠肺炎,除非有辦法激起這些人對新冠病毒產生T cell memory (尤其是Cytotoxic T cell)---打疫苗產生抗體對這些人效果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