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回覆考生107年 (48)
- Sep 28 Fri 2018 22:43
從三權分立解讀軍人退場機制的賠償金
- Sep 05 Wed 2018 08:44
我該重考學測嗎?
M118的你,「我該重考學測嗎?」
當你有此念頭時,你應該鼓起勇氣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跳出軍醫這個泥淖。現在國防醫學院基礎醫學的陣容不及普醫的三分之一,這本是無法彌補的弱點,臨床醫學又完全無法滿足軍費生的訓練,偌大的軍醫系統,專科與次專總訓額不及軍費生員額的一半,三十年來,軍醫當局也從不著手加強臨床醫學的訓練,你大一現在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未來有多悲慘。如果你對醫學有憧憬與理想,軍醫絕不是你該有的選擇,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再拼4.5個月好好考一次學測,明年七月能離開國醫就趕快離開。
- Sep 03 Mon 2018 13:07
修正後的軍人服役條例對軍醫有何影響?
今年國防醫學系招生,軍醫的醜態被揭露後,跌入近五年的谷底。新生入伍結訓後有人立即退學,現有的軍費生至少20人有在學重考的念頭。有新生問版主,軍費生分發到802-805總院真有那麼差嗎?答案是:真的很差!軍費生選科過於僵硬(比公費生還僵化)是新生重考最大的考量。版主的看法,軍費生第一年有能力在學重考 "學測" 離開就趕緊離開(從現在開始準備4.5個月),明年學測若沒考好,與普大醫牙無緣,就「將錯就錯」繼續讀軍費生。軍費生在三總選科是按照成績,分發到其它總院選科就有點複雜,記功嘉獎有幫助(你看少將院長跟院內老師及醫師搶師鐸獎來記功就知道軍醫高層是怎樣落伍的思維,大家有樣學樣,跟著院長局長們一起醃酸菜),背景也很管用(沒背景在各總院選科會讓你跳腳)。現在 802-805 各總院沒啥學術,所以如果你被分發到802-805總院, "醫學" 讀得再好也無用武之地,至少現在是如此。
- Jul 05 Thu 2018 11:48
考生放棄 vs 軍醫改革?
今年國醫校方提前公布各系志願錄取級分與最低備號,從資料中可知校推男醫軍一階是70級分,入伍出發前個申備到132(版上有人預期126),不難看出有3-4人報到後離開。去年學測難,男醫軍最低備號128,如果今年學測難度與去年相當,今年男醫軍可能面臨缺額。校推醫自是74英15(一篩英x3;13x3=39),加上個申75級分與74英14,估計今年74/75級分約60人來報名,入伍前全部放棄。
- Jun 23 Sat 2018 12:58
國防醫學院能給你一個怎樣的夢想?
- Jun 19 Tue 2018 18:48
為何台大榮總長庚越來越進步?
一整天下來,百餘則留言,考生與家長真的真的要回到原點,反覆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1. 為何台大榮總長庚越來越進步?
- Jun 18 Mon 2018 08:58
6/25來剃頭,所為為何?
整理網誌一週留言:
再過一週就是新生報到,國防醫學院是軍校,迷彩服會讓你變得跟現在不一樣,入伍訓會改變短期的你,穿上軍便服會很帥(版主當年也帥過),然而支持你進軍校學醫的理由是甚麼?當這個或這些理由一個一個消失時,軍費生的你該怎樣面對漫長的二十年?報到入伍剃頭前,真的需要信心和希望,不只現在如此,36年前的版主也是如此。當年我的信心與希望來自我眷村老家隔壁的老醫官,那不用說,他說的~就跟我在老國防上課時聽張宗尹教授口述歷史一樣真實:「陽明是國防生出來的,老國防人睥睨北醫高醫,中國中山根本不入流」。時隔三十多年,現在的國防醫學院能給你多少信心多少希望?某位國醫學生寫出許多在校生的心情:
- Jun 13 Wed 2018 16:34
不道地的入伍訓,去了是浪費時間!
今年個申備取底線要怎樣預測?版主也不知道!下面有一則留言,節錄部分文字供大家參考:
我一位7X級的朋友原本從高一就鎖定國防醫軍
- Jun 11 Mon 2018 17:23
M118, 還有未央歌嗎?
版上又是一串匿名鬥嘴的留言,真正有意義的留言是版主寫的文字:
看6/9第一階段書面報到的數字其實不準,6/25人來報到,剃了頭才算數。許多考生原本很想讀國醫,現在知道實情,一時無法決定是否要放棄多年努力的目標,因此暫時遞出書面資料。版主要再次提醒考生,如果你對醫學有熱情,讀國醫要有認知,現在的國防醫學系是台灣所有醫學系最弱的,而36年前版主入學的國防醫學系是台灣所有醫學系最強的。現在的國防醫學系:
- Jun 07 Thu 2018 11:10
如果軍醫不揩油
6/9繳交書面報到資料,才是「確認就讀」的開始,許多考生仍在猶豫中,6/9只能算暫時報到,6/25仍可以 "不出現" 來放棄。昨天有一個問題,某位考生在猶豫中想知道答案:
- May 27 Sun 2018 15:42
軍費生如何依研究潛力分發?
版上留言十之八九沒有意義,國醫校方屢屢派人上來解釋東解釋西,但都徒勞無功,昨天用公費生的臨床訓練來替軍費生的14+N掩護,版主再來說明一下:
1. 衛福部公費生,在自選醫學中心做完專科及次專科後,分發服務六年,沒有詐欺;也可選擇在衛福部所屬的醫院做專科,可折抵服務最多四年(適合做婦產、小兒、急診,都是訓練四年可考專科),換句話說只要再下鄉兩年即可完成服務,規定清清楚楚,也沒有詐欺。
- May 25 Fri 2018 18:59
國防醫,還有未央歌嗎?
今天公布第五次備取,男醫軍備至101,已跨越去年六月第二階段備取的排序。軍醫系統如此不知長進,為何還有人送出確認就讀?版上多數留言沒有意義,少數幾則卻能串起民國七十年代我對老國防的輝煌記憶。民國72年三月潘樹人院長上任後每次在週會中都會聽到他振奮人心的談話,下文中的內容是他對國防醫學院的建樹,可惜再也聽不到他鏗鏘有力的聲音:
www.ndmc.org.tw/ndmcz/28/28-p03.pdf
- May 21 Mon 2018 16:58
版主給考生及家長的一句忠告
整理一下最近網誌的資訊:
1. 今年 "就讀或放棄" 招募中心沒提供紙本聲明,確認就讀之後再放棄的名額可能要等到6/9第一階段書面報到後,6/11才會知道有多少名額釋出。已送出紙本放棄聲明(去年的格式)的名額,五月可能暫時不會處理,待6/11之後一併備取至6/29。
- May 12 Sat 2018 19:31
國防醫牙今年怎麼備?
今天版主人在重慶,當有空打開網誌時,發現新留言130~則。
今年國防醫學系會不會出現缺額?如果用數字來看,似乎有一長串人在等備取,但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考生若知道三總內外科次專的訓額不但三十年沒增加,而且每個次專訓額幾乎都是寥寥一名,根本不足以訓練軍費生成為合格的內外科次專醫師(例如心臟內科/心臟外科),搞到七成軍費生要分批外訓;沒留三總的軍費生會延遲數年才能接受次專訓練,還不只此,送外訓不但要考績甲等,還要+N(原來,+N背後的原因是軍醫局三十多年來從未想去解決軍費生次專訓額缺乏的問題);這樣子,考生會很想來當軍醫嗎?次專訓額代表教學與研究的能量,在能量不足下,自費、代訓、公費同受影響。有考生問,那讀原文書不就可以彌補教學能量不足的問題嗎?九成以上的醫學生辦不到,也無此天份!好老師的一堂課勝過你讀十年書,三總找不到這樣的主治,但在普醫有。
國防醫牙兩系今年共185個名額,民國99年是113個名額,如果今年招生回到民國99年的原始面貌,要填滿113個名額或許不難,但若要填滿185個名額,真的要考驗國醫校方的智慧了。今年考生與家長所知道的國醫情況比版主在民國71年入學前打聽到的「國防醫學院」差十萬八千里。當時(民國71年)隨便一打聽,陽明醫學院現任院長是韓偉~國防的老校友。國防的師資設備優於台大陽明,當時我根本不考慮中國牙,我仍記得民國71年八月12日抵達陸官後第一次打電話回家,我姊姊問我:「中國牙醫系有寄報到通知,怎麼辦?」我的回答是:「不要管它了」。八月中入伍訓才剛開始,是最辛苦的一週,但我在裡面看到希望;讀中國牙畢業開診所,我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入伍結訓回國防,赫然發現當時的中國牙醫系的系主任竟然是國防醫學院解剖學科教授王天美(軍職借調)。三十六年後的今天,國防醫學院淪落至此,70級分以上是否能填滿185個名額,考驗國防醫學院院長及軍醫局長的智慧。今年招生若崩盤,明年以後再也回不來了,因為軍醫形象已定~既貪婪又無知,更無改革的想法,學生在月會時坐在台下看著台上謊話連篇的星星,心裡應該是一陣難過吧!
有版友用交叉查榜比對校推男醫軍確認就讀的59人,其中半數以上會上普大醫牙或中醫,沒上普大醫牙也可以讀台清交成理工,以軍醫系統的現況,軍費生實在沒有你 "非來搶一個不可" 的充分理由;自費、代訓、公費也沒比普醫自費及公費好。關鍵時刻在6/9與6/25兩天,當考生與家長對國防醫學院信心不足時,恐怕不會搶著進來剃頭等入伍,尤其是女生。請問,你剃完頭感覺當軍醫光榮嗎?你剃完頭感覺未來充滿希望嗎?
- May 11 Fri 2018 14:34
解析兩則留言
今天個申第一次備取放榜,現階段談備取底線還太早,一方面普大個申尚未統一分發,另一方面國醫校方不知會採取怎樣的措施來挽救招生崩盤的趨勢。
- May 09 Wed 2018 17:15
個申醫牙正取84.4%放棄
醫/牙兩系個申正取確認就讀人數(錄取人數):
男醫軍8人(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