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版上有一個值得深入解析的問題:
能否請版主詳細說明您推薦的分發辦法?
或是台大榮總長庚的分發制度?
三總的訓額沒有那麼多,該怎麼擴增?
-----------------------------------------
台大榮總長庚都是PGY+專科+次專一氣呵成,想留下來請準備教職及Paper,正式主治要助理教授,在台大醫院,副教授才被視為真正的主治(領主治的薪水)。
如果軍費生集中接受臨床訓練,次專結束後再分發,M111的內外科次專訓額是六年後的事(部隊2年,PGY 1年,專科3年),軍醫局有六年時間準備,非常容易。802/803/804各總院也有會做研究的醫師,把他們調集過來,投入經費請助理收集臨床檢體及資料(包括健保資料庫),為M111及111以後建立臨床研究的基礎,只要每個次專增加兩個訓額就夠M111做次專,很簡單吧!
比較一下軍費生與自費生的差別只在下部隊兩年,另外一年支援任務在每個系統都有,例如在長庚想升正式主治,次專結束後也要熬兩三年做Primary care或支援其它分院,跟軍費生下部隊差不多。
六年制軍費生PGY2年,部隊2年,專科3年,次專2年,支援1年(共十年),然後依研究潛力分發,如果你很爛,實在不是讀書做研究的料,再爛也頂多到分院爛四年就可以退伍開業。
軍醫局三十年來從未想去解決軍費生的次專訓額問題(訓額代表教學與研究的能量),導致整個系統缺乏競爭與淘汰,三總主治登上講台教不出深入的醫學知識(自費、代訓、公費同樣會被三總主治糟蹋掉)。這樣下去你會想來當軍醫嗎?坦白說,如果你也照這樣走下去,等你四十歲退役時,已經沒有競爭力了。
- May 10 Thu 2018 09:52
三總怎樣變強?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