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上又是一串匿名鬥嘴的留言,真正有意義的留言是版主寫的文字:
看6/9第一階段書面報到的數字其實不準,6/25人來報到,剃了頭才算數。許多考生原本很想讀國醫,現在知道實情,一時無法決定是否要放棄多年努力的目標,因此暫時遞出書面資料。版主要再次提醒考生,如果你對醫學有熱情,讀國醫要有認知,現在的國防醫學系是台灣所有醫學系最弱的,而36年前版主入學的國防醫學系是台灣所有醫學系最強的。現在的國防醫學系:
1. 基礎醫學陣容只有外面醫學大學三成不到,網路可查。
2. 偌大的軍醫系統,內外科各次專訓額寥寥一兩名,網路可查。
內外科是人體疾病的主要器官所在,有六大系統,神經、循環、呼吸、消化、泌尿、骨骼肌肉,內外科次專訓練弱,臨床教學也會弱,你身在其中自然也會弱。
國醫校方若要派人反駁:「國防醫學系是台灣所醫學系最弱的」,請先反省:軍醫是一個系統,十幾家醫院。系統當然要跟系統比,軍醫系統要跟台大、榮總、長庚,甚至中國醫的系統比。如果一個系統十幾家醫院的內外科次專訓額比人家一個醫學院的附屬醫院還少(如北醫、高醫),而基礎醫學陣容只有人家醫學大學三成不到,這不是最弱,那甚麼才叫最弱?
軍醫局局長及國防醫學院院長真的要好好讀讀下面的文章,國防醫學院 "最強時" 的院長潘樹人與當時的北榮院長羅光瑞。
http://www.ndmc.org.tw/ndmcz/28/28-p03.pdf
版主寫過好幾次,民國75年施純仁擔任衛生署署長時,奠定台灣醫界專科與次專科訓練的基礎,同年潘樹人院長請北榮鄒濟勳院長來演講,主要談的就是國防醫學生畢業後的專科/次專科訓練問題。鄒院長不幸於民國77年過世,羅光瑞院長接掌北榮至民國83年卸任。M82應該是國防醫學院有史以來最幸運的一期,大一下到大七上是潘樹人院長,畢業(民國78年)留三總並不算好,沒留三總的同學大部份都在北中南三家榮總接受專科及次專科訓練,很少人延遲受訓。版主不在當年榮總受訓名單中,然而許多事冥冥之中早有安排,羅光瑞院長卻在民國94年做了我與內人的證婚人。
小時候我眷村老家的書架上擺了兩本特別的書,一本是「異域」,另一本是「未央歌」,當時以為那兩本書是我姊姊買的小說,我並不愛讀,直到我三十歲以後才知道那是我父親買給我們小孩讀的,前者是我母親所來處,後者是寫抗戰時昆明西南聯大學生的愛情故事。昆明是我父親的故鄉,山明水秀,四季如春,在鹿橋筆下每一場景都讓人驚艷不已。讀國防對我而言就像走進鹿橋未央歌裡的場景,「一泓水,一棵樹,偶然飛過的一隻鳥,一隻蝴蝶,皆在這明亮、華麗的景色裡竭盡本份地增上一分靈活動人的秀氣。」不管人在陸官還是在老國防,這文字總讓人從想像中找到恰如其分的相似。鹿橋在未央歌中寫勵志也能用平淡的語句緊緊抓住讀者的心「人生之中有如過河的困難路程又哪在少數!路途艱險,路旁風景才美。當時也許不覺,事後回憶,艱難實比平淡、穩妥要有味得多。」潘樹人與羅光瑞兩位前輩都是從未央歌場景中走出來的人,M82得其恩澤;今年入學的M118是否也有兩位走過未央歌的前輩從剃頭那一刻帶給他們希望?
- Jun 11 Mon 2018 17:23
M118, 還有未央歌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