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四月有媒體報導,為何中國疫苗還不公布第三期臨床資料?台灣有許多醫師做了太早的論斷,諸如中國疫苗保護力太差,不好意思公布數據出來之類的。不到兩個月,國藥與科興的滅活疫苗先後通過WHO認證。

/tmp/phplkuZwS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covid-19-vaccines

國藥與科興都上榜中國與WHO之間是否有暗盤?如果你這樣想,請先上網查一查抗體保護力勝過mRNA疫苗的Sputnik-V,俄羅斯向WHO申請認證時遇到多少同儕的批評,尤其Lancet還撰文批評Sputnik-V「too good to be true」同樣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已在WHO掛上兩支疫苗,俄羅斯一支仍被擋在門外,通過認證遙遙無期,批評的文字都不堪入目:
https://www.themoscowtimes.com/2021/05/13/in-letter-to-the-lancet-scientists-question-very-peculiar-sputnik-v-results-a73884
https://www.clinicaltrialsarena.com/analysis/sputnik-v-controversy-still-no-raw-data/

疫苗短期的保護力來自中和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y)的濃度,濃度越高保護力越好,但不管打甚麼疫苗都有保護作用,好與壞不是幾個月、抽血、看抗體就能決定。腺病毒疫苗剛開始大家看好A-Z,有人拿A-Z與康希諾來比,A-Z的抗體量顯然較高,但大規模注射後發現A-Z會產生血栓。Real world若權衡副作用與保護力,康希諾(Ad5)只需打一劑,沒有血栓疑慮,保護力靠T cell immunit,是最好的腺病毒疫苗。其次是俄羅斯的Sputnik V(第一劑是Ad26 第二劑是Ad5),沒有血栓問題。再其次嬌生(Ad26)只需打一劑會產生血栓但機率比A-Z低。最後才是打兩劑的A-Z(ChAd 黑猩猩的腺病毒),由於產生血栓的機率太高(台灣每5-10萬人就發生一例),算是最差的腺病毒疫苗。

哪一種疫苗較好?還要看甚麼年代,時間會改變疫苗的選用,小兒麻痺疫苗便是。最早的疫苗是沙克滅(Killed)活疫苗,沙賓活性(Live)減(attenuated)毒疫苗後來居上成為主流,沙克與沙賓因而成為死對頭。沙賓曾取笑沙克「只是一個廚房化學家」,但經過半個世紀接種口服沙賓疫苗,全球小兒麻痺每年只剩零星十幾例,後來發現偶而有小爆發居然是沙賓疫苗本身的活性病毒突變造成。現在沒有小兒麻痺疫情的國家已銷毀所有活性減毒疫苗,改打沙克滅活疫苗。如果他兩人現在還活著,沙克恐怕要數落沙賓的廚房太髒。

如有滅活疫苗就去打,不會打錯,其它要考慮一下,尤其是mRNA疫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leemc 的頭像
    wleemc

    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