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ithromycin (日舒) + Hydrochloroquine 可治療COVID-19的消息曝光後,藥房裡的「日舒」被搶購一空。如果你是一位醫師,跟著別人去搶購「日舒」,代表你可能不夠專業,因為Azithromycin現在250 mg一顆要價50元,但我們來看看常用的Macrolide antibiotics---Azithromycin, Clarithromycin, Roxithromycin, Erythromycin的結構:
- Mar 23 Mon 2020 13:09
漫談免疫學-41(你買到日舒了嗎?)
- Mar 22 Sun 2020 15:59
漫談免疫學-40(SARS-CoV-2怎麼變?)
- Mar 19 Thu 2020 12:27
漫談免疫學-39(COVID-19 early Tx)
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COVID19)造成全球恐慌,道瓊工業指數上下震盪1000點已成常態,Gilead藥廠的Remdesivir成為拯救美國的希望,過去一週股價不受道瓊波動影響。Remdesivir並非萬能,一旦肺炎形成,即使有服用Remdesivir,人體應付的已不是肺炎,而是Cytokine storm引發的全身性災難。
- Mar 15 Sun 2020 23:32
Renal tubular acidosis--Mechanism
為何Potassium-sparing diuretics的其中一項副作用是Hyperchloremic Metabolic Acidosis?
Acidosis是因為高血鉀造成的,但為甚麼會造成血中Cl-上升呢?
- Mar 12 Thu 2020 13:02
如何預估59級四種組合人數?
- Mar 06 Fri 2020 16:21
漫談免疫學-38 (Remdesivir)
新冠病毒(SARS-CoV-2)疫情持續燃燒,刺激抗病毒藥物的研發,慶幸的是,1980年HIV出現後,Anti-HIV藥物的研發帶動人類第二次對抗全球傳染病大流行引發之浩劫,第一次無疑是抗生素的發現於二戰結束十年後終結黑死病(鼠疫)大流行。病毒感染無藥可醫的觀念正在破除,HCV(C型肝炎病毒)已經可以自被感染的肝臟根除。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6557961500037X
- Mar 02 Mon 2020 22:33
中山醫, 59級分誰勝出?
中山醫是59級分必爭之地,一階篩選規則如下:
數+自x8,國+英x3,四科總級、英、國、數。名額70,預計篩進210人
- Feb 29 Sat 2020 14:15
漫談免疫學-37 (新冠病毒從哪來?)
- Feb 27 Thu 2020 12:05
給國英自數59級分的建議
去年國英數自60級分595人,長庚醫自費是60級分報名醫學系的指標,一階共篩進332人,由此可推算約56%的60級分考生志願會填醫學系,若每人填六個自費醫志願,許多補習班推測「台大、陽明/成大、長庚、高醫、中國、輔仁/馬偕」會被60級分佔滿,一階結果出爐後,高醫、中國、輔仁、馬偕仍是59級分,四校除了輔仁 英14之外,高醫、中國、馬偕英+自+數=45。
- Feb 25 Tue 2020 13:09
普醫 牙 中醫 一階級分評估
109年國英數自
60---779人
- Feb 21 Fri 2020 15:30
漫談免疫學-36 (COVID-19會怎樣演變?)
COVID-19 (2019-nCoV)病毒從中國大陸散布將近30個國家,未來發展會如何?我們從每次流感的動向,尤其是2009年H1N1 A型流感在大家憂慮下也平息了,不難推測COVID-19可能如2003年SARS-CoV在爆發半年之後消失,至今蹤跡仍是個謎。
推薦一篇文章:
- Feb 01 Sat 2020 22:16
漫談免疫學-35(CoV-中和抗體)
2019-nCoV的RNA genome及各個蛋白的胺基酸序列如下面的NCBI網站:
https://www.ncbi.nlm.nih.gov/nuccore/MN908947
- Jan 29 Wed 2020 15:52
漫談免疫學-34(武漢肺炎)
2019武漢新冠狀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最新的確診人數是5974,死亡人數是132,感染後死亡率2.2%,之前是2.7%,代表特殊防疫篩檢出較多類似流感的輕症,稀釋了死亡率,估計死亡率會往2.0%以下修正。
- Jan 22 Wed 2020 19:51
對醫學有興趣, 請遠離國醫
今年入學的醫學系軍費生畢業後若不賠錢退場,實際服役期限最長可達20年(14+6,神經外科受訓六年),軍醫局會強迫你簽延長服役,否則不給你任何臨床訓練。請注意,簡章上寫服役14年,不包括臨床訓練(專科及次專科)。畢業一年後退場需賠668萬,不如重考三年上普大醫牙。
- Jan 21 Tue 2020 18:35
學測自費醫預評
109年學測考試於上週六結束,數學比去年更簡單,因此普醫自費一階篩選除了數學15之外,關鍵在59級分自15及英15,英自兩科若有一科是14級分,普醫自費不易過一階。
去年普醫一階篩選結果如下:
- Jan 19 Sun 2020 16:13
漫談免疫學-33(Plasma cell homing)
今日讀到B細胞在淋巴結 T zone和B zone附近與Tfh cell 完成linked recognition,活化的B cell部分往medullary cord聚集為primary focus,部分回到primary lymphoid follicle增殖形成germinal center.....
- Jan 18 Sat 2020 13:57
Former or Previous?
這兩天Former LSE PhD Law student Dr.Tsai Ing-wen一詞掀起熱議,正解是:如果蔡英文真的有拿到LSE的PhD,正確的英文寫法是LSE PhD graduate Dr. Tsai Ing-wen。
- Jan 15 Wed 2020 17:20
兩個中國 vs 一中一台?
有版友要我對這次選舉表達一些感想。許多人陳述韓敗選三大原因,諸如討厭韓國瑜、反對九二共識、反送中讓民進黨撿到槍。我認為韓國瑜大敗的「唯一因素」是在香港反送中事件沒有表達強烈的反共立場。反共曾是國民黨的基本主張,在反送中事件中,不反共就會被討厭,韓不反共講甚麼都不對,民掉下滑怪不得人,是他的兩岸議題操作失靈。如果韓把自己塑造成反共英雄,他的諸多小缺點將被他所營造的反共氣氛掩蓋,一如蔡英文的反中論調掩蓋她執政下層出不窮的重大弊案,如此勝選的人將會是韓。可惜韓死抱九二共識,他的政策完全被反中浪潮淹沒。選票開出來的結果告訴我們一件事,只要韓國瑜堅定反共信念,喊出他讀軍校時的樣板口號(罵髒話也無所謂),鐵定壓到蔡英文從讀稿機唸出來有氣無力的反中語言。選前的氛圍,反共或反中才能大快人心,大快人心之下,票自然流向蔡。國民黨若再死抱九二共識,完全沒有執政的希望。年輕人無法接受「一中各表」,而是在「兩個中國(民主前提下統一)」與「一中一台(成立台灣共和國)」之間做選擇,前者說服力較強(我們本來就是中華民國),後者等於直接向中共宣戰,民進黨沒這膽量,九成以上的台灣人也沒這勇氣上戰場。
- Jan 13 Mon 2020 19:09
解讀軍費生的契約
軍費生入學前簽契約時通常都不會細究契約內容,107/6/21新的軍人退場條例三讀通過之前,所有軍事院校的軍費生入學前所簽的契約都一樣(統一的格式)。105/5/1更新的 "退場條例"如下面立法院網站所述:
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90&pid=85142
- Jan 12 Sun 2020 16:19
漫談免疫學-32 (Jak/Stat)
Robbin 9th page 619,Essential thrombocytosis的部分,有這麼一段話 “Since JAK2 and Calreticulin mutations are mutually exclusive,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he calreticulin mutations also increase JAK-STAT signaling through currently unknown mechanisms.” 是不是板上最近提到的觀念呢?(https://wleemc.pixnet.net/blog/post/12008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