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空軍戰管聯隊第六雷達中隊蘇姓上兵早晨起床感覺身體不適,向長官報告休息,約6個小時後,被同袍發現昏倒於寢室,部隊長官開車將他送往台大醫院金山分院,到院前他就失去生命跡象,雖經急救,但仍因腦缺氧過久傷及腦幹,成為植物人,診斷是橫紋肌溶解症。
- Dec 17 Thu 2020 10:54
感染與橫紋肌溶解症
- Dec 14 Mon 2020 16:40
漫談免疫學-80-Type VI 新冠病毒
昨天有一則新聞,中研院於今年12月在美國PNAS期刊發表新冠病毒Type-VI在今年四月以後就一支獨秀,成為全球新冠病毒的主流。新冠病毒會做出兩個Polyproteins,再切割成數個較小的蛋白,這些蛋白叫Non-structural protein (nsp),主要功能是負責病毒RNA複製。Type-VI的分型是依據病毒RNA genome三個鹼基的變異,造成兩個蛋白(nsp12與Spike protein)各有一個胺基酸與Type-I不同:
nsp12-P4715L,nsp12在Polyprotein第4715個胺基酸的位置,Type-I是Proline,Type-VI是Leucine。nsp12即病毒的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 Dec 12 Sat 2020 16:11
漫談免疫學-79-RNA疫苗不只是疫苗, 它是新藥.
美國FDA於12月11日通過Pfizer(輝瑞)製造的BNT-162b2疫苗(商品名Tozinameran)可在新冠疫情嚴重的美國緊急使用(Emergency use)。恰巧12月9日單日死亡人數3159,又破了12月2日死亡2885人的紀錄。
- Dec 11 Fri 2020 23:48
生化-代謝5-脂肪
醫療院所衛教為什麼都說:飽和脂肪酸是膽固醇的主要來源,這推論是怎麼得到的?
最經典的飽和脂肪酸是硬脂酸(Stearic acid),但Stearic acid不易與Glycerol形成Triglyceride,因此Stearic acid在人體大部分轉變成油酸(Oleic acid)。
- Dec 06 Sun 2020 19:18
台灣2020經濟成長2%
台灣2020年經濟成長是2%,東亞「正」成長的國家只有中國、台灣、越南、寮國、緬甸(跟你我長像一樣的黃種人),如果沒有人民幣抵抗美元貶值,台灣、越南、寮國、緬甸要維持經濟正成長的確有點難度。我們就以台灣為例:
- Dec 05 Sat 2020 14:22
漫談免疫學-78-抗體不是清除病毒的主力
最近一週印尼移工在入境隔離期滿爆出大量新冠病毒篩檢陽性,幾乎都是無症狀,且來台前的PCR檢測都是陰性。嚴格的說,相較於流感病毒,流行於印尼的新冠病毒並不構成疫情。印尼人口2.68億,因新冠肺炎死亡17,479人,這數字少於流感每年死亡的預估人數45,000-50,000。
- Dec 04 Fri 2020 16:34
漫談免疫學-77-感冒為何流行在冬季?
12月2日美國新冠肺炎單日死亡人數2885攀上歷史新高,現在每週死亡超過一萬人,兩週以後死亡累計人數將突破30萬。
- Nov 29 Sun 2020 17:24
漫談免疫學-76-新冠敗血與疫苗效果
這幾天才知道許多人不知道「感冒(cold)」、「流感(flu)」、「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肺炎(pneumonia)」、「肺炎重症(SARS)」的差別。大家都被「新冠肺炎」搞混了!
- Nov 24 Tue 2020 17:06
軍費生的契約與退場
107年七月入學的軍費生簽約內容如下,如想畢業一年後退場,契約書上的字字句句都很重要。請注意,你簽約是「同意」簽約當時的賠償條例,「沒有同意」簽約當時不存在的賠償條例。
- Nov 23 Mon 2020 17:09
靜脈麻醉與吸入性肺炎
嘉義縣一名女子11月4日一次拔20顆牙,隔天突然昏迷,經急救住院9天不治,解剖發現死者右側肺部嚴重吸入性肺炎。
- Nov 21 Sat 2020 18:51
漫談免疫學-75-新冠疫情-歐美vs東亞
美國11月20日新冠病毒單日確診人數高達198,573,死亡人數1947。在美國,居家治療是新冠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處理方式,由於感染人數過於龐大,不可能做嚴密的監控,只能放任病毒散布。歐洲疫情也不遑多讓,法國11月20日單日確診人數22,882,死亡人數1138;英國單日確診人數20,252,死亡人數511,歐洲主要國家的確診及死亡總和都超過美國。歐美目前只能寄望於疫苗,問題是疫苗會有多少效用?以往疫苗從研發到廣泛使用,要花5-10年追蹤受試者接種疫苗後發生感染的機率,但新冠疫苗是直接讓數十億人接種,然後看疫情是否能被控制。
- Nov 19 Thu 2020 10:40
新冠疫情+RCEP
今年二月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十一月亞太15國簽署RCEP,一百年前,活在歷史當下的人很少會去思索某個突發事件對歷史走向的影響。瘟疫無疑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最大障礙,尤其在歐洲。
- Nov 13 Fri 2020 16:51
漫談免疫學-74-新冠疫苗買哪一種好?
台灣東洋於10月12日宣布與德國BioNTech簽約訂購3000萬劑新冠病毒疫苗(BNT-162),半個月後,11月3日宣布疫苗採購談判破局。版主10月12日當天就寫過,東洋簽約的對方是上海復星醫藥,之後談判破局是因為中國拒絕拿掉「Made in China」。現在事態終於明朗,如下面新聞所述,台灣東洋的確是與上海復星醫藥洽談簽約事宜(不是德國BioNTech),既然當時已確定疫苗來自中國,唯一能安撫「反中台人」的方法就是對內宣傳疫苗來自德國BioNTech,但產自中國的疫苗瓶上不能有「Made in China」字樣,然而這項要求在談判時顯然被中國拒絕;簡言之,談判破局根本不是價錢與數量的問題,而是中國寧可以成本低價供應台灣足夠的疫苗也不會拿掉「Made in China」。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5011256
- Nov 12 Thu 2020 12:24
KUB/CXR--拆除門診的地雷
急診常有地雷,門診也有,最近判賠2198萬的婦產科醫療糾紛,醫師這方輸在急性腹痛沒照KUB,因而誤踩地雷。
- Nov 09 Mon 2020 08:20
醫糾判賠2198萬
- Nov 08 Sun 2020 10:21
川普敗給病毒也敗給自己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已定,拜登目前以290張選舉人票壓倒川普的214張選舉人票,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擊垮川普的外在因素是新冠病毒,內在因素則是川普自己。
- Nov 05 Thu 2020 08:37
美國大選-股市vs疫情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落幕,昨天開票拜登與川普在各州票數起起伏伏,川普計算一下沒開完票七八個州的領先趨勢,逕自公告自己當選,並要求停止計票。豈料密西根州(16)與威斯康辛州(10)票開到最後居然翻盤,拜登拿走26張選舉人票,合計264張,如果內華達州(6)沒翻盤,拜登將越過當選門檻拿到270張選舉人票。
- Nov 01 Sun 2020 14:55
中國基因-新冠病毒-2020經濟成長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即將揭曉,影響這次大選最重要的因素無疑是新冠病毒,如果沒這病毒出現,川普強在抬拉股市,連任毫無疑問,但新冠病毒已重創美國經濟及美國人的生活。下面是美國今年四月到十月新冠疫情的趨勢圖:
- Oct 30 Fri 2020 20:15
漫談免疫學-73-抗體的特異性與敏感性
以下連續三天的新聞很有趣:
(10/28)輸出病例+3!日本、泰國檢出自台灣出境新冠陽性病例
- Oct 29 Thu 2020 11:53
漫談免疫學-72-疫苗如何引起急性發炎
打流感疫苗原本是要預防流感,疫苗本身是死病毒,打進人體後,發生自體免疫的機率約10萬分之一,症狀輕重不一,嚴重的可能致死(約50萬分之一)。
- Oct 26 Mon 2020 17:44
漫談免疫學-71-流感疫苗的效果
南韓發生打流感疫苗48人死亡的事件,台灣也有12人打完流感疫苗出現嚴重不良反應(Severe adverse event)。版主在醫院工作,從不打流感疫苗,小孩打疫苗時,我都蠻擔心疫苗的嚴重不良副作用。基本上,50萬人打疫苗,一人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可能致死)是正常的。台灣今年約400萬人接種流感疫苗,醫學沒說的實話是,若有8人因打疫苗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導致死亡)是正常的。如果沒人死亡,那是運氣好。
- Oct 24 Sat 2020 14:35
台海若開戰, 動員45萬人有用嗎?
有訪客要版主分析台海戰爭爆發前的徵兆。
歷史上的戰爭,若只靠軍人拼死拼活去打,既有的優勢可能急轉直下。許多軍事專家評論國民黨在大陸為何會失敗,講得天花亂墜,也有黃埔出身的人痛罵那些投降中共的將領。你打過國共內戰嗎?人不在戰場當下,千萬不要亂批評。國民黨失敗的關鍵在東北失守,我父親就在其中,失敗的原因很簡單,士兵沒飯吃!我父親從東北隨部隊撤退到青島,結果國軍連華北也守不住,又奉命搭船去守海南島,指揮的將領是薛岳。素有國民黨戰神之稱的薛岳為何守不住海南島?答案很簡單,也是士兵沒飯吃。蔣介石在大陸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漢高祖劉邦的蕭何或明太祖朱元璋的李善長。蔣在大陸時失察,沒想到讓士兵吃飽飯是打勝仗的基礎。你若是指揮官,手下士兵一週沒吃飯,這仗還能打得下去嗎?投降有錯嗎?
- Oct 22 Thu 2020 13:08
漫談免疫學-70-快篩陽性,PCR陰性
10月21日又有三名台灣人赴日在機場被篩出新冠病毒陽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透過管道拿到日本使用的抗原檢測試劑說明書,內容提及日本準用之前的臨床試驗,325人檢測,發現30名檢出陽性者當中,只有22人核酸檢測是陽性,顯示真陽性機率只有73%,因此這3例確診者很可能是偽陽性。
- Oct 19 Mon 2020 18:18
兩岸會打起來嗎?
請問戰爭的可能性真的大嗎⋯⋯最近他們東部戰區在誓師了,真的會直接打起來嗎⋯⋯
兩岸若有戰爭,只決戰於境外,但台灣完全沒有空戰的勝算,因此,若沒有戰爭則已,一旦爆發,空戰草草結束後,蔡英文會立刻發文給習近平,兩岸就會進入談判(台灣人的財富一半來自中國,新冠病毒疫苗也將來自中國),習近平不會動武,但蔡英文必須白紙黑字接受所謂的九二共識,民進黨也沒有反抗的餘地,因為大軍壓境:
- Oct 16 Fri 2020 17:31
你不知道的戰爭哲學
最近媒體做了一堆民調,諸如,如果中共武力犯台,多少台灣人願意走上戰場,軍事專家更是百花齊放,還有所謂「在家當兵」的趣聞。如果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沒有戰爭的歷史觀,一旦有戰爭,必敗無疑。
- Oct 15 Thu 2020 10:38
漫談免疫學-RNA-LNP的儲存
這兩天有新聞報導台灣東洋與德國BioNTech談成3000萬劑新冠病毒疫苗,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查一查,BioNTech有能力製藥嗎?據我所知,BioNTech只做研發,申請專利,不做製藥,好比作家能寫好書,能申請版權,但沒有能力印書拿去賣。BioNTech的例行合夥藥廠是美國Pfizer,今年一月新冠疫情爆發前,BioNTech ADR市值約5 billion,Pfizer是200 billion,從兩者規模不難知道BioNTech為何不去製藥。
- Oct 11 Sun 2020 13:54
漫談免疫學-68-傳染病的人種差異
新冠病毒不易在東亞黃種人(中國、台灣、日本、南韓、中南半島諸國)引發重症,版主半年前就提出這種觀察,現在情況越來越明顯,美洲白人及拉美族群疫情最嚴重,美國至今每天死亡人數仍在500-1000。
- Oct 10 Sat 2020 14:40
國慶感想
今天是國慶日,這兩天有幾則新聞值得大家深思:
一、金門發生戰車翻覆事件,造成一人死亡,翻覆的戰車已使用超過60年,今年是民國109年,該戰車於民國49年就已在台灣服役。
- Oct 08 Thu 2020 12:40
落磯山脈及北美沙漠之旅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張照片如下:
- Oct 06 Tue 2020 14:56
2020諾貝爾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