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點名是軍校及軍隊的例行公事,在國防醫學院除了期中、期末考之外,這是每天一定要舉行的簡短儀式。至於晚點名,以前有,不知從何時開始,軍隊廢除了晚點名的儀式。
- Feb 08 Tue 2011 18:15
起床號後的音樂
- Feb 07 Mon 2011 13:35
國防醫研營--我的讀後感
下面的文章是從一位學弟的部落格Copy下來的,有一段話很多學弟妹們看了都可能會有所感觸「辦醫研營是為了招生,說直接一點就是拐那些弟弟妹妹們進來念我們的學校,也藉機增加學校的知名度,就這一點而言,我們非常成功,我有許多同學,甚至是醫研營的夥伴,當年就是因為參加了學長姐辦的醫研營而決定要念國防醫學院。----------我內心有點反彈,一直無法認同這間學校、長官,但是因為你要說服別人進來念這間學校,如果你自己都不喜歡了,那你就是在騙他們,我不希望對不起他們,所以我盡力想這間學校的優點,還有缺點該如何克服,想著想著,後來發現其實這間學校挺好的!因為參加醫研營,讓我更加喜愛我的學校,真是個意外的收穫啊!」
- Feb 03 Thu 2011 14:04
50 分鐘對峙
民國八十四年七月,文章傳給媒體後,我等著那些★★們的回應。畢業後那六年,我的案頭書多半是周秦至明清的歷史小說,外加一些兵法。文章傳給媒體前「我很怕」,一旦傳出去之後「我必勝」。沒幾天,國防醫學院院長把我叫了過去,陣仗很大,學院裏的★★真不少,還有上校級的主管好幾人。此時的我,已不是六年前剛畢業的我。那是一場心戰,套套我有多少籌碼,然後再決定怎麼處置我。我肩膀上的三條槓不值幾文錢,但院長肩膀上那兩顆★可價值千金呀!
- Feb 01 Tue 2011 13:48
江國慶的家書
看到江國慶的家書,我覺得他和他的家人實在太傻了。既然能把家書帶回家,為何不傳真給媒體?當時早已解嚴,新聞自由是保障生命安全的最佳護身符。拼命傳!傳給二十家,三十家電視及平面媒體,一定會有媒體報導出來的。唉!好可惜,一個年輕人就這樣冤死了,而且是被一些無能的人搞死的。可悲呀!
- Feb 01 Tue 2011 01:07
江國慶一案的聯想
- Jan 31 Mon 2011 12:50
智力測驗
我民國七十一年參加軍校聯招考試,大家都知道要考智力測驗。我不擅辨認堆疊積木的方向,因此考前去舊書攤買了一本預官甄試的智力測驗。經過練習之後,我對這類題目不再恐懼。
- Jan 30 Sun 2011 13:45
感情的醇酒
昨天早上被一通電話吵醒,是我同學打來的,他告訴我看到我的網誌。過去四個多月,跟我用這個無名網誌打交道的網友全都是陌生人。我沒有刻意保密,連大頭照都貼了出來,許多人甚至知道我的名字。但要提醒讀者,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在無名網誌及 Facebook 都有跟我同名字的人。
- Jan 28 Fri 2011 11:47
不可行都是你自己在說的
波灣戰爭美軍統帥/史瓦茲柯夫自傳
我對陸軍倒並非一直很滿意,週身的所見所聞經常讓我憤恨不平,甚至有好幾次差一點想寫辭呈……在我獲授少尉官階的那個時候,……是否留在軍中的問題令我掙扎、苦痛……最後我決定留下來,希望有一天能有機會貢獻一己之力於匡正大業。
- Jan 26 Wed 2011 15:01
陳幸一教授與莒光日
某位讀者向我提起陳幸一教授與莒光日的對抗,詳見下文非常有趣。陳學長當年的眷舍離我們的學生宿舍很近,同學們有時可以窺見他的居家生活。讀他的文章讓我想起二十六年前上他的生理課,講話又直又爽,毫不掩飾。假如我還在國防醫學院,也許跟他的當年有的拼。
http://www.ndmc.org.tw/ndmcz/29/29-p10.pdf
- Jan 24 Mon 2011 14:47
哈佛的精神
我在美國唸書時,聽到一個哈佛的故事,經常反覆思索,格外發人深省。哈佛大學某個系所徵聘教職,從數千位優異的候選人中嚴格篩選出“難以決定的兩位”:一位是哈佛大學畢業,另一位是柏克萊加州大學畢業。最後那個教職給了 "次優" 的柏克萊加大畢業生,原因是:該系所已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教授是哈佛畢業。是的,同種的近親繁殖必然無法壓制缺陷的基因,尤有甚者,缺陷的基因可能變成顯性,最後導致族群的滅絕。
- Jan 23 Sun 2011 17:16
從波蘭醫學生談起
- Jan 22 Sat 2011 13:07
你說好不好?
http://www.tsgh.ndmctsgh.edu.tw/medmag/content3105.htm
上面的研究報告是軍人加入全民健保前的調查資料,其中有一段我看了就搖頭 「軍人加入全民健保之優缺點分析--國軍官兵的看法 陳育忠/高森永」這篇寫著 「國軍官兵認為軍人加入全民健保的缺失依序為:可能會有繳交保費以及負擔部分醫療費用的額外支出、對外島或偏遠地區的軍人就醫沒有太大的幫助、軍人在外就醫可能會造成部隊管理的困擾、可能要請假到外面看病,反而更不方便、軍人在外就醫可能會洩漏身分與駐地等軍事機密、軍中已提供免費醫療,沒有必要再加入全民健保、軍醫院已有很好的醫療水準、軍醫院有良好的服務態度,或認為到軍醫院就醫比較受尊重、以及軍人身體狀況良好,沒有必要加入全民健保等。」
- Jan 21 Fri 2011 16:48
副連長的話
我當學生時,學指部「連」的隊職官只有連長與輔導長。但一、二年級時,我們連上多了一位副連長。我不曾跟他有過任何交談,直到現在我都不曉得他當時在連上做了些甚麼事。他沉默寡言,看起來有點頹廢,軍旅生涯十分慘澹。忘了說,他是早期國防醫學院的衛勤專科班畢業,曾在部隊待過一陣子。關於他,就醬子,別的沒了。
- Jan 19 Wed 2011 22:02
我的急診哲學
我在台北榮總腸胃科當了四年總醫師。北榮腸胃科總醫師很多,R4 - R7加起來經常有十多位,每月值3 - 4班並不累。要不是家有小孩,我倒蠻喜歡值這樣的班,因為經常能得到新的經驗。
- Jan 18 Tue 2011 01:18
"軍醫與小兵的蛋蛋" 這則新聞
下面的新聞在網路廣為流傳,有時見到一些慫動的內容,諸如「軍醫喜歡切小兵蛋蛋」等。我雖不是做泌尿外科,但從下面新聞的描述可略知一二:
1. 軍醫絕不會隨便切病患的睪丸。
- Jan 17 Mon 2011 01:07
國防醫學院的週會
如果你問我對國防醫學院每週一的週會有些甚麼印象,我能想到的東西不多,記得比較清楚的是潘樹人院長慷慨激昂的軍醫願景。說句實話,潘院長對軍醫的貢獻主要還是在硬體的建設,老國防在他任內拆建三棟大樓,至於內湖的國醫中心是他過世之後才動土興建的。我覺得遺憾的是,潘院長對於軍醫的腐敗並沒有訂出改革的方針,也許是因為他身在其中,破立的選擇實在太困難了,必須等待全民健保的外力,才能促使軍醫認知改革的必要。
- Jan 17 Mon 2011 00:01
博愛忠真--甚麼時候有的?
看到下面的「校風」,
不由得嚥了一下口水,
- Jan 16 Sun 2011 16:05
態度決定專業
下面的短文我很早就看過了,不知那位醫官是不是國防畢業的。以我個人的經驗,給學弟們一些建議,怎樣讓自己做得更專業、更受尊重。做法很簡單,但不是每個醫官都做得到。以最常見的感冒為例:
1. 請阿兵哥或軍官坐下來。不要忘記說「請坐」,你很有禮貌請他坐下來,他對軍醫的信賴會從半信半疑的五、六成,提升至七、八成。
- Jan 15 Sat 2011 15:45
怒火與攤牌
讀過我的置頂文章「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給國防醫學院學弟妹」,你會不會認為我太衝動?耽擱了幾年又怎樣,人生不就是一場戲嗎?
- Jan 15 Sat 2011 12:17
人生如戲---考到 43 歲
下面的新聞是有關今年學測計分的變動,對我而言已是毫無關聯的新聞。不過,每次看到重要考試的新聞,我都會想著自己的大考小考,一直考到四十三歲。
- Jan 14 Fri 2011 18:07
老國防照片-林興樹連長提供
http://ndmcm80.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14.html
上面是M80期的部落格,裡面有林興樹連長提供的老國防照片,點進後請往下拉,有一個銀幕。
- Jan 13 Thu 2011 11:35
力爭上游的孩子
下面那篇文章寫兩個小孩的故事,其中之一是目前在國醫就讀的學弟。我發現很多人在部落格中收藏那篇文章,讀過之後彷彿看見進入國防醫學院前的自己。
- Jan 12 Wed 2011 16:21
朱德明學長
朱德明學長,M77期,專長小兒科。民國76-78年我在三總實習,朱學長還只是小兒科總醫師。不知為甚麼,他與我們這組 Intern 混得好熟,每次 Morning meeting 時都吵吵鬧鬧,似乎只有我們這組小兒科的 Intern 是這個樣子。畢業那年的七月,我們回到老國防準備國考,他常到學生宿舍找我們聊天,我還清楚記得他修長的身影及十分特別的語調。畢業以後,我雖然留在國防,但好像沒再跟他碰過面,一晃就是二十二年。因為有他,在小兒科實習的兩個月,我們過得很快樂,no pressure,no tension。
- Jan 11 Tue 2011 13:25
我與羅光瑞院長
羅光瑞院長,M48期,民國三十七年進入國防醫學院,曾任職三總,後來轉任台北榮總。民國77年4月至83年3月擔任台北榮總院長。如果我要稱讚三軍總醫院,民國四、五十年代,三總的名氣正是像羅學長這樣的醫師建立起來的。難以想像,當我民國七十年代末期進入三總實習時,傳說中的三總完全變了樣。
- Jan 10 Mon 2011 20:52
醫學系要唸八年嘍 !
PGY 確定於今年上路,下面有一些詳細的描述,我雖不贊成這樣的 PGY,但木已成舟,後輩們只能接受啦!搞不懂,依照衛生署官員的解釋,好像只要讓五官科、放射科及皮膚科醫師去 run PGY 就好,內、外科的訓練已經夠久了,幹嘛要去run PGY?官員們好像都沒解釋耶,反正一齊拖下水,大家都別埋怨,否則你就不要來唸醫學系!
- Jan 10 Mon 2011 12:22
大學生 vs 軍校生
今天一大早是我學生的期末研究報告時間,我和另一位老師比較早到,因而聊起學生第一堂 8:00/AM 的課。我很少去上大學部的生化課,聽那位老師講起每天第一堂課就搖頭。第一堂課結束,有時學生來不到三分之一。8:20/AM 以後,她常把教室門鎖起來,學生還曾抗議剝奪他們的受教權。
- Jan 08 Sat 2011 16:04
十六年前的對與錯
民國八十三年十月左右,那位我恨了一輩子的主任拿著「少校缺」及「出國」兩大利益來彌補他的過錯。以助教而言,我當時的研究已不是他能駕馭的脫韁之馬。我並不認為「少校缺」可以給我帶來甚麼好處,也壓根兒不想聽他解釋甚麼好處。總而言之,就是聽不進去,一點兒也聽不進去,因為我不想再被任何「缺」拴住。你想想看,我為甚麼要相信他?後來那個少校缺也沒給別人,因為給了誰都可能擺不平。
- Jan 07 Fri 2011 18:10
Intern 今昔---回應學弟
老師好
現在當然不同了 (指 In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