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要唸七年,前兩年是醫學相關的基礎科學,目前醫學教育中的解剖學已整合,到了三年級,課程把「解剖學」與「微生物免疫」改成「人類生物學」與「宿主防禦」,其他按照 “器官系統”,生理、藥理、病理、外加臨床,在三、四年級一併上完。
- Nov 01 Tue 2011 12:50
醫學系的黃金五年
- Oct 31 Mon 2011 00:38
A Doctor's Initiation -- 10
I1 的外科三個月結束後,我到婦產科實習,前半個月在超音波室與生殖實驗室幫忙,多半是做文書與抽血的雜事,另外是幫總醫師跑腿。急診室若有病人,我會先下去看一下,然後回報給總醫師。婦產科急診除了孕婦外,較少有真正緊急的問題,有時我會帶病人上產房或超音波室,請總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此外,整個月都有三天一次的產房班,那是24小時的班,像急診室一樣,漫漫長夜很難熬。
- Oct 30 Sun 2011 22:00
A Doctor's Initiation -- 9
燒傷中心最怕有新病人進來,每進來一個病人,就會多至少半小時的換藥時間,我們也祈禱能維持現況就好。第一週平靜地過去,第二週來了一個燒傷面積 100% 的女性軍眷。當時想到燒傷的原因就很生氣,士官長與老婆吵架,老婆買了汽油往身上澆,引火自焚未死,留下可怕的爛攤子!全身 100% 燒傷怎麼治療?病人意識仍然清楚,全身皮膚像燙過的豬皮般,剛開始有點焦中帶紅,漸漸變得浮腫灰青,如果你不知她還有意識,遠遠望去猶如一具屍體。
- Oct 30 Sun 2011 00:13
A Doctor's Initiation -- 8
第二個月實習很快就接近尾聲,心臟外科病人出了加護病房之後不難照顧,值班也不累,病人整體看起來很乾淨,總而言之,很忙但不累。繼心臟外科的下一站是整形外科,老三總整形外科軍方病房有燒傷中心,整形外科又到處替各科病人清創補皮,因此,換藥之多,讓人換到手軟,欲哭無淚。那個月有兩位 I1,一位 I2;I1 除了負責科內病人的換藥之外,其中一人要協助 I2 在燒傷中心換藥,另一人替外圍非科內的病人換藥。八月一日那天早上,我四點鐘就起床,到達病房是 4:30,我的科內換藥病人有六床,每一床都是被我叫醒換藥,處理完燒傷中心外的病人已是 5:30/AM。我和同學每隔一天輪流進入燒傷中心換藥,其實,燒傷中心剛開始只有三、四床病人,還不算很累人;科外(外圍)的二十多床才是真正的累。
- Oct 29 Sat 2011 17:23
你會這樣寫嗎?-- 2
since -- to --
since -- until --
- Oct 28 Fri 2011 10:03
你會這樣寫嗎? -- 1
在新病人的病歷上見到這麼一句 He passed tarry stool two days ago until he came to our ER. 問了病人纔知道:他到急診室時仍然在解 tarry stool (黑便).
He passed tarry stool two days ago until he came to our ER. 這句子有很大的問題,英文語意為: 病人至急診室時已無 tarry stool. 類似這種錯誤的用法履見於病歷中,建議改為
- Oct 27 Thu 2011 23:11
過去與現在-- III
過去完成式與過去式同時出現於一個句子,或兩者同時出現於相鄰之句子以表達因果關係時,過去完成式之時間應發生於過去式之前。 以下的例句是寫作時常犯之錯誤:
The liver and paraaortic lymph nodes were involved, so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had been done.
- Oct 27 Thu 2011 06:48
A Doctor's Initiation -- 7
我在三總實習的年代,心臟外科病人不多,民眾、軍眷、甚至加上軍人,總共約 30 餘床,住院醫師只有一名被派在軍方的加護病房。那個月總醫師每天帶著我們陪魏崢主任查房,其他主治醫師通常就只有我們實習醫師跟著查房。沒想到才實習第二個月,我們儼然已是住院醫師,對照今天三總的人力結構,二十多年完全沒變。當年三總把實習醫師當住院醫師用,有了醫院評鑑之後,這項非法的制度已經廢除。三總遷至內湖之後,病床數增加,但住院醫師並沒增加,一個住院醫師負責三、四十個病人,醫療品質如何?校友們都很清楚,這就是國防醫學院無法進步的最大原因!
- Oct 26 Wed 2011 16:47
戰俘、義士
- Oct 23 Sun 2011 23:19
A Doctor's Initiation -- 6
每位實習醫師都有個月底的「換科症候群」,也許現在待的這科並不輕鬆,但習慣之後也就認命了,不想再換科去熟悉一套新的規則。換科當天不但手忙腳亂,腦袋也會一團混亂,而且即將碰到的新學長,人不知怎麼樣。遇到很會 Mur(mur) 的學長,整個月都難過。三總的住院醫師很少,一般外科結束後,我的下一站是民眾病房的心臟外科,那個月病房內沒有住院醫師 ,少了管人的學長,蠻爽的!心臟外科是比較特殊的科,病人不多,大約 25-30 床,由我和另一位同學負責病房的雜事。值班很清楚,31 天兩人對分,一個月 15 天在值班,的確很累。
- Oct 22 Sat 2011 16:51
A Doctor's Initiation -- 5
實習醫師在第一個月實習的印象會最深刻,因為所有的經驗都是新鮮的,對我而言,這個月最奇特的地方是突然覺得自己變老了。病房裡的病人多半是服義務役的阿兵哥,年紀 20 歲上下,會一直叫你醫官。想著自己才剛從學校出來實習,一下子被叫醫官,感覺有點奇怪。我在眷村長大,「醫官」在我印象中是蠻老的軍醫。病房裡病人的最高軍階是少校;中校與上校有分開的病房;肩膀上有星星的,病房等級又有不同。
- Oct 21 Fri 2011 15:12
M108 學制--善意的回應與溝通
學校已經於此事作出相當善意回應,並且與學生充分溝通,希望此事就此打住,不再多生餘波。
- Oct 21 Fri 2011 10:49
歷史沒有必然,卻充滿無數個偶然!
長久以來,三總的上層不敢踏出改革的一小步,與其說是不敢,不如說是不願,為什麼不願?一言難盡!總而言之,貪婪足以讓一個強而有力的體制分崩離析,尤其是那種集體式的貪婪,就說到這兒!
- Oct 20 Thu 2011 23:28
過去與現在 -- II
過去完成式常出現於住院醫師的病歷中,問及為何要用過去完成式?常常自己也不清楚。
- Oct 20 Thu 2011 00:05
「XXXX 身分」-- 我的遭遇
我到榮總那年,長官安排我到某間實驗室做研究,那間實驗室由某人A 負責管理。我打聽有公用的暖房可以養細菌,於是請我的助理到暖房去養 E. coli,某人A 知道我沒告訴他就去使用暖房,對我說了一句:「請你注意自己的身分」。靠北,公用儀器又非他管,我都已經知會管理暖房的人了,還要向他稟報嗎?隔天我就把東西搬離他管轄的實驗室!也許他真的不知道我的身分,但這種人我不想理會,太粗魯了!
------------------------------------
- Oct 19 Wed 2011 18:19
成本問題
「改學制」是一件小事,許多醫學院都讓五年級的學生在病房見習,我也認為國防醫學系應該跟進。然而,問題的癥結在三總,于院長擔任三總院長期間,可曾想過自己待了一輩子的醫院像個「醫學中心」嗎?
- Oct 19 Wed 2011 00:49
關於版主
昨天在 Facebook 看到一位學弟的留言,那是三總「我的同學」對我的「側面」批評。我在網誌裡罵人,被回罵亦理所當然,不過用我畢業前後的事情來說我,我當然也要做一番澄清。然而,我所要澄清的事,網誌中都有,只是內容太多,沒細看別在學弟面前批評我。就讓我整理一下吧!
- Oct 18 Tue 2011 12:24
于院長,也請 "注意你的身分"!
Facebook 留言:
我也覺得改學程是小事,但是怎麼會都念到四年級了才說要改? 而且還直接用身分來壓學生,"注意你們的身分" 這種話居然是從院長嘴巴說出來的,而且還是在月會的時候。
- Oct 17 Mon 2011 13:49
A Doctor's Initiation -- 4
第一個月實習在軍方病房的一般外科,我算是抽到不錯的籤。軍方外科病房開刀的病人不多,第一天上班,我的病人有九床,三床重病床,六床普通床;另兩位同學各照顧十五個普通床的病人。我那三床重病的病人身上都有引流管,換一次藥的時間可以換三、五個普通床的病人,早上這些工作加上抽血並不算重,查完房後,就是準備當天要開刀的病人。第一天我留守病房,兩位同學進了手術室,一位當助手,另一位是「流動」;所謂「流動」就是跑腿,手術台上學長的呼叫器響時,回 Call 電話,然後再回報給學長。有時要拿著動脈血液到一樓生化室去檢測病人血中的氣體濃度與酸鹼值。總而言之,「流動」就是跑堂,午餐時間要替上刀的學長們訂便當。
- Oct 16 Sun 2011 18:37
過去與現在 -- I
在住院病歷上常出現下面的句子:
This 65-year-old male had DM for 12 years. (DM, Diabetes mellitus, 糖尿病)
- Oct 14 Fri 2011 13:16
A Doctor's Initiation -- 3
手術室是外科醫師的家外家,第一次進入十字大樓的手術室,覺得裡面好冷,和我想像中的手術室有點距離,要說不喜歡,倒也未必,只是因陌生而感覺害怕。實習醫師在手術室裡最高級的工作是刷手後站在手術台住院醫師的對面,那是拉鉤拉線的位置,可以目睹血淋淋的器官內臟。拉鉤這種工作十分枯燥無聊,你的功能連手術台上的小姐都不如,站久了就想睡覺,有時會胡思亂想,要隨時提醒自己打起精神,不然會被學長念。說句實話,手術台上四個人中,實習醫師常是多餘的剩人。
- Oct 13 Thu 2011 12:05
A Doctor's Initiation -- 2
實習第一天收到檢驗報告時,看到上面的數字就覺得奇怪,後來才知道軍方病房沒有醫檢師做血液、尿液、糞便的常規檢查,那些檢驗報告是 run 檢驗科的同學徒手做出來的。整棟軍方病房的十字大樓沒有血球計數的機器,院方要求實習醫師用血球計數板在顯微鏡下慢慢數。我們的教育中,實習前的見習課早就是一種形式,我沒去上,也沒有學長來帶我們。姑且不論民國 76 年台灣的醫院是否還有檢驗師仍在顯微鏡下計數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十字大樓那個破舊的檢驗室,根本沒有合格的醫檢師在裡面做品管,實習第一天來得如此突然,run 檢驗科的同學就在裡面做實驗,然後把病人的報告發出來。
- Oct 12 Wed 2011 22:34
A Doctor's Initiation -- 1
最近逛榮總書店時看到一本印度裔的醫師在美國習醫的過程,書名叫「Intern-A Doctor’s Initiation」中文翻譯為「實習醫師」。在此要澄清,美國醫學院的四年中,第一年修基礎醫學,包括解剖、生化、生理、藥理、微生物、免疫;第二年從病理學開始進入臨床醫學,前兩年和台灣醫學院的大三、大四相當。他們第三年開始在各科見習,有點像我們的大五;第四年實際上就是我們的大六、大七實習,不過他們有安排做臨床研究的課程,這是我們所無。美國醫學院四年畢業就是 M.D.,畢業後第一年的訓練叫 Postgraduate year 1,也就是 PGY1。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等,PGY1 就相當於我們的 R1 (但他們叫 Intern,實際上是有 M.D. 學位的 Doctor);放射科、皮膚科、麻醉科等,這些不接觸病房的小科,PGY1 依照他們專科的規定,在內科或外科各待數個月,PGY1 總共為期一年,然後再進入放射科、皮膚科、麻醉科等專科訓練。現在台灣醫學教育讓學生七年畢後再去做一年類似 Intern 的 PGY1,讓人有畫虎不成,貓犬不似的感覺。
- Oct 11 Tue 2011 14:31
「The」-- IV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has become the major chronic diseas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最近幾十年,冠狀動脈疾病已成為先進國家主要的慢性病。
- Oct 11 Tue 2011 11:59
一無所有
上週五在喜來登飯店的會議上遇到一位十年前在長庚的同事,過去的四、五年,他在英國唸書,算是長庚送出去唸博士,但那是一種無息貸款,他回國後要在長庚工作用薪水慢慢扣還,每年還 50 萬,十年都未必還得清。私人企業算盤打得很精,比國防部還會盤算。
- Oct 10 Mon 2011 21:10
10月8、9日,我在國防
10月 8、9日兩天是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的秋季會,這幾年都是在國防醫學院舉辦,今年也不例外,我去的主要目的是簽到,順便看看會不會遇到舊同事或熟人。沒結婚以前,我常和同事一起參加各種會議,一待就半天,現在有了小孩,往往簽了名就得走人,我相信許多已成家的醫師都是如此。過去的兩三年,我都是帶女兒去簽名,讓她在會場吃點她喜愛的蛋糕、餅乾、冰淇淋,然後帶她回我在榮總的辦公室。
- Oct 10 Mon 2011 12:17
「The」-- III
Lung biopsy is indicated in case BAL cytology is negative for malignancy.
BAL:bronchoalevolar lav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