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Epu20aQGc
上面 Youtube 國防醫學院院歌是由 D41 李奇偉同學所剪輯,裡面有許多新舊圖片,其中一張是學生寢室的照片,地點不在老國防,而在內湖國醫中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Epu20aQGc
上面 Youtube 國防醫學院院歌是由 D41 李奇偉同學所剪輯,裡面有許多新舊圖片,其中一張是學生寢室的照片,地點不在老國防,而在內湖國醫中心。
今天南區校友會配合第九屆世界校友大會在高雄漢來飯店舉辦千人晚宴。邀請函很有意思,第一行寫「國醫人」,第五行寫「國防人」。M95以前比較認同「國防人」,M100以後已經習慣「國醫人」,聽到「國防人」可能有點不習慣。
28 歲的男性,一週前有嚴重腹瀉,曾發燒三天,在附近診所拿藥治療後,腹瀉停止,來門診時已退燒。他來醫學中心看病的主訴是吃不下飯,一吃就噁心想吐,一個禮拜沒吃下多少東西,主要靠舒跑飲料補充水分、糖份、電解質。病人看起來精神並不差,雖然感覺倦怠,但仍可滑手機。
102 年醫學中心評鑑結果如下 (每年有不同的醫學中心輪到被評鑑)。國軍高雄總院有此潛力,先把內外兩大科的次專科訓練做好,醫學中心需要放射腫瘤科,外科能開各類腫瘤,內科能照顧癌症病患,離醫學中心就不遠了。很難嗎?有心去做就不難。
最高軍事法院、北部地方軍事法院,日前向大法官會議提出釋憲聲請,認為今年8月修正通過的「軍事審判法」違憲。軍事檢院有無存在必要,先把洪案起訴書拿起來讀一讀,看看軍檢如何細數戒護士陳毅勳的罪狀 (如下面網頁),結論是「涉上官藉勢、凌虐軍人致死,求處從重量刑」。政治名嘴說陳毅勳凌虐,軍檢就寫陳毅勳凌虐,毫無專業素養與判斷,起訴書內容幾乎完全依據媒體的報導來撰寫。
47 歲男性,有輕微的高血脂,曾有一次胸悶至急診,門診運動心電圖診斷為缺血性心臟病。他在心臟科追蹤,兩三年來肝功能 ALT 幾乎都正常,102年4月3日,肝功能 ALT: 21 U/L 正常。
http://yowureport.com/?p=8759 (台灣房價泡沫化與本土型金融風暴)
這篇文章很長,網路廣為流傳,但專業名詞太多,讓人讀了眼花撩亂。其實用幾句話就能讓你瞭解。
洪仲丘死因,法醫前後說詞很不同。軍檢把刑責推給戒護士陳毅勳,真的糗大了。
國立大學門檻高弱勢生僅0.4%台清交「幾無窮孩子」---- 這則新聞在某位台大同學的FB有熱烈的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761124493903904&set=a.745021782180842.1073741844.100000190809271&type=1&theater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5012&pnumber=6
年輕人買房得靠「母力」,否則婚姻市場沒有競爭力?
他是一位榮民,因為軍中官階不低,所以我給他特別的照顧。
他右上腹痛兩週,痛的位置如下圖:
讀完下面普醫公費生的文章,想給國醫學弟妹一些建議;
1. 學生時期大一到大五很重要,英文與基礎醫學是重點,過了這段時間,你將沒有心力拿出封藏的原文書,因為不想看懂,也沒能力看懂。基礎醫學之中,生化、分生、免疫、神經、病理五科最重要。解剖與生理都是老知識,沒有研究發展的空間,藥理隨每個人的專長而有不同的偏重。
The GSAT result has come out. I’ve heard your total grade is 73. (學測成績出來了,聽說你總級分73。)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o medical school? (你想上哪間醫學系?)
沒甚麼科好去,就去做內科吧!內科以前一直是某些醫師選科的備胎,在醫療崩壞的今日,情況更加嚴重,最近兩年住院醫師甚至招不滿。
版主請問為何今天的國防醫簡章遲遲沒有出來?我有打電話去國軍人才招募中心,他是說都是差不多12月左右,可是我每年都一直有在關注,今年確實有比較晚!想請問版主是今年招生會有什麼改革或變數嗎?簡章為何一直遲遲沒有出來?
上圖顯示台大醫院103年住院醫師的申請狀況,五官科仍熱門,急診醫學敬陪末座。以內科而言,21個名額,申請人數62,看似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機會,但實際情況如下:
電腦記憶體大廠金士頓(Kingston) 最近發行一部溫馨的影片如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TRyYdUHtK0 (A Memory to Remember 記憶的月台)
高三常有考試,下面是常見的情況:
I had a math exam today. It’s horribly hard. (今天我們考數學,可怕的難)
發現ABO 血型的蘭斯坦納 (Karl Landsteiner) 醫師,
下文摘自中正理工校友的網誌:
記得是在民國74年底左右,我的一個非常優秀的學長(在軍校裡-他大我一期/屆),當年他是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台中高工化工科,正常的話當年絕對考得上-台北工專二專部或是剛開辦的-台灣技術學院(現在位於基隆路的-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當年全台灣只有這一所技術學院),但因為家貧無力升學(在民國5、60年代這是台灣常見的現象-其實他高中時也考上台中一中或二中~但也因為家貧的關係~因此選擇職校~畢業後可以直接就業),因此只能選擇考進不用學費、而且還有零用金的軍校就讀。在中正他也是當年化工科第一名畢業,但因為是專科生,所以沒有辦法進入中科院這樣的科研體系服務,再加上當時升學管道並不十分暢通,他因此在陸軍總部、金防部與基層單位混了好幾年,他是個讀書人,即使在部隊待了好幾年,但仍舊無法完全適應部隊生活,尤其一直沒有機會進修,有一段時間,一直活在懊悔與酒精當中而無法自拔,因此在部隊,他是被標記的風險人物-有好幾次自殺未遂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