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女性,家住南部,B型肝炎病毒帶原,肝功能一直正常,追蹤至64歲,HBs消失,且產生Anti-HBs antibody,她以為自己沒有B型肝炎了,最近四年忽略了超音波的追蹤檢查,今年五月健檢發現肝臟Caudate lobe有一個4公分的肝癌,雖然不大,但已造成肝門靜脈栓塞(Portal vein thrombosis)!
- Jun 16 Sun 2019 13:07
腫瘤生物-25(B型肝炎追蹤)
- Jun 13 Thu 2019 11:07
膽結石掉進膽管的多種症狀
上圖顯示膽囊(Gallbladder)、膽管(bile duct)與十二指腸(Duodenum)的相對位置;來自膽囊的Cystic duct與來自肝臟的 Common hepatic duct 匯集成Common bile duct,開口在十二指腸壺腹(Ampulla vater)。
- Jun 08 Sat 2019 19:00
KUB-6
85歲女性,家屬經由外傭口述說她兩天食慾不佳,飯吃兩口就不想吃,大便比較稀,水水的。這種主訴很常見,在門診我習慣先照KUB + 抽血。她的CBC-DC如下:
- Jun 01 Sat 2019 14:03
漫談免疫學-22
看門診時病人一多,你不知不覺就會淪為開藥的機器,不管病人跟你說甚麼,面對一長串的病人名單,你會理所當然地企圖開藥壓住他們的症狀,一次門診下來,其實你沒診斷甚麼,也沒治療甚麼,只是浪費自己的時間,浪費病人苦苦等候的時間,浪費健保資源而已。分享一個病例:
63歲女性,今年四月初開始感覺上腹痛,吃飽飯特別痛,她家住內湖,先到附近診所拿胃腸藥吃了沒效,於是到三總門診,做了胃鏡,是胃酸逆流,胃有發炎,幽門桿菌陽性,吃了兩週殺幽門桿菌的藥之後,病況仍未改善,再到三總門診,醫師只是開了一個月的藥,吃了還是沒效,又去三總門診,醫師又開了不同的藥還是沒效。5/30她由先生陪同來看我的門診,主訴「上腹痛兩個月」,邊問病史,我順手開了KUB + Abdominal sono + CBC-DC + AST/ALT/GGT/Total bilirubin.。所有報告當天出來,診斷是總膽管結石,下圖是超音波影像:
- May 30 Thu 2019 10:13
漫談免疫學-21
「Neutrophil」在細菌感染時會自己活化,免疫系統並不希望活化的Neutrophil在全身流竄,因此一旦Neutrophil數量高到一個程度,免疫系統會千方百計壓制Neutrophil,否則可能引發急性肺傷害(Acute lung injury)。下面是一位63歲男性,剛開始發病是以發燒及咳嗽來表現,胸部X光如下:
- May 22 Wed 2019 16:31
漫談免疫學-20
這一回講「自體抗體(Autoantibody)」,先提出兩個問題:
1. 為何許多自體免疫疾病會出現anti-nuclear antibody(ANA)?
- Apr 26 Fri 2019 13:37
校推總成績計算--簡章這樣寫
校推總成績,在招生簡章第13頁有白紙黑字清清楚楚的計算公式,全民國防測驗成績"沒"在學測成績加分。如果校推總成績未依照簡章公告的方式來計算,損及你的合法權益時,可逕向法院提出訴訟,務必將狀紙影印後以存證信函寄給國防部部長。若想減少胡亂計算成績所產生的後遺症,校推放榜前三天,國防部部長必須收到存證信函,才能及時阻止錯誤的成績計算。
如果成績計算可以不依照招生簡章來進行,假成績充斥,這樣的學校你敢進來讀嗎?同樣的事若發生在普大或普醫,考生與家長會做出怎樣的反應?
- Apr 02 Tue 2019 13:28
校推一階篩選--簡章這樣寫
招生簡章第11,12頁的敘述如下:
(一)成績檢定:係指參加第二階段考試之考生應先具備甄選學系指定學科能力測驗「檢定標準」(原始級分)以上資格;未達檢定標準者,不得參加倍率篩選。檢定標準分為:「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五種,計算方式詳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簡章,並以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公布之「10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總級分與各科成績標準一覽表」為準。
- Apr 01 Mon 2019 19:07
漫談免疫學-19
門診時遇到一個病人,37歲,正在服用抗凝劑,詳問病史他兩年前罹患Infective endocarditis,三尖瓣被細菌啃壞,換了瓣膜。
- Mar 27 Wed 2019 21:21
普大醫 牙 中 一階篩選結果
台大醫(自):
國x4,國+英+數+自x3,英+自+數x2,名額50,預計篩進100人
- Mar 25 Mon 2019 22:06
漫談免疫學-18
Type I Interferon (IFN-a/b)早期的研究認為是Antiviral cytokines,1994年第一個人類的Toll receptor(Human toll receptor homologue of Drosophila)即TLR4(Toll-like receptor4)被發現之後,改變免疫學對Type I Interferon的觀念。上皮細胞或免疫細胞胞膜上的TLR4與細菌的LPS接觸之後會引發兩個主要的Signal pathways for cytokine production:
1.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1b, IL-6, IL-8 (上皮細胞+免疫細胞), IL-12, IL-18, TNF-a(免疫細胞)
- Mar 13 Wed 2019 12:40
KUB-5
「腸胃型感冒」是個很玄的診斷!
29歲男性主訴腸胃型感冒一個月治不好,全身倦怠無力,食慾不振,常會發冷,在其它醫院做過胃鏡及超音波都正常,抽血也完全正常,因病到無法工作,於是請了兩週長假來治病。聽完他的描述及見他疲倦的神情,他的病看似十分棘手,但血還是要抽,數據正常到可以懷疑他「身心」有病。當KUB一點出來,原來-----------------
- Mar 10 Sun 2019 23:01
漫談免疫學-17
免疫反應如何由Innate immunity擴大成Adaptive immunity?Cytokines扮演關鍵的角色。從細菌或病毒入侵上皮細胞那一刻起,Cytokines陸續被釋放出來,IL-1b宛如冷兵器戰爭沒有無線傳輸時代的烽火,它自上皮細胞釋出,吸引免疫細胞的大軍過來。Adaptive immunity的發展並非好事,是不得已才如此,細菌感染時Neutrophil過來吞食細菌並分泌TNF-a及IFN-g,病毒感染時NK cell及CD8+ T cell過來攻擊被病毒感染的細胞並分泌TNF-a及IFN-g。TNF-a及IFN-g夠強代表感染夠嚴重,有兩群免疫細胞會不斷聚集過來:
一群是Neutrophil, Monocyte, Macrophage, Dendritic cell,分泌IL-12促成Th1 cell的發育,最後Antigen-presenting cell成為主要的IL-12 producer。
- Feb 27 Wed 2019 08:20
普醫一階級分預測(嚴格版)
今年學測數學簡單,國英數自四科60級分多達595人,學測填志願抓級分不容易,結果往往出乎意料之外,例如57級分能否過私醫公費或中醫系? 看似困難,但如果你不填志願,結果出來可能令你扼腕,這一版是較嚴格的預估。
- Feb 25 Mon 2019 15:05
普醫一階級分預測(寬鬆版)
以下是版主的預測,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實際情況。有問題可提出討論,版主會隨時更改。
- Feb 24 Sun 2019 03:05
漫談免疫學-16
1980年Cytokines只有IL-1及IL-2,1985年到IL-6,1990年到IL-12,現在到IL-40。IL-40可促進IgA-secreting B cell的分化,IL-40 gene knockout mice show smaller and fewer Peyer’s patches and IgA-secreting B cell.
http://www.jimmunol.org/content/198/1_Supplement/201.18
- Feb 09 Sat 2019 14:12
漫談免疫學-15
醫學上有 “Interleukin” 一字始於1979年,在此以前Interleukin-1已研究三十多年,最早的研究是將傷口上的膿液打進動物的腹腔內會引起發燒,Leukocytic pyrogen便是早期Interleukin的研究。如果你想研究某一種蛋白,你一定要有測定(追蹤)該蛋白的方法(Assay method)。「發燒」便是早期測定Leukocytic pyrogen的方法。早期沒有從血液中分離白血球的技術,獲得白血球的主要方式是從動物的腹腔中以生理食鹽水沖洗出來。兔子溫馴,體型夠大,因此兔子腹腔沖洗液中的白血球是最早研究Leukocytic pyrogen的材料。用Endotoxin刺激白血球,白血球就會分泌出Leukocytic pyrogen,你可以想像從兔子腹腔沖洗液中取得白血球,用Endotoxin刺激產生Leukocytic pyrogen,然後純化並鑒定Leukocytic pyrogen有多困難!
- Jan 27 Sun 2019 00:37
從九二共識到軍人退場
九二共識經習近平的一篇文告之後又成為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