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肌肉的病症不是我的專長,我通常不處理這些病症,但我自己偶而會出現這些病症,因此也曾想過這些病症的致病原因。真正的「神經」與「肌肉」病變是個棘手的問題,所幸大部分人的酸痛都不是神經與肌肉本身的問題。
「我的右上臂不知怎麼搞的,在2個月前突然發現在做特定動作時會覺得疼痛。尤其是把右手往左後方肩胛骨伸展時會覺得相當疼痛,還有在穿外套時,右手做出旋轉的動作,右上臂以及肩膀都會疼痛。我沒有做激烈的運動,也沒有跌倒之類的外傷,總之就是莫名奇妙出現這種症狀,已經困擾我很久了。我的右手可以貼緊耳朵舉高至頭頂沒問題,但是在做抓癢的動作 (右手往左後方抓癢) 就是覺得會痛。」
上面家長的描述,看不出神經的問題,如果可以做其他動作,肌肉本身也無問題。一般而言,超音波能見到的鈣化點通常已被組織隔絕,不常引發疼痛,比方說,痛風在手指產生可見的結石,那樣的結石有些很大但不會痛。
血液的 pH=7.4。我教過分析化學實驗,因此對沉澱有一些經驗性的瞭解。如果你把氯化鈣配成 pH 7.4 的磷酸鹽緩衝溶液,剛開始溶液是澄清的,一兩天內,你感覺不出異常,但一兩週後,你會看到極細的白色沉澱。血液中有蛋白質,可以結合鈣離子,因此儘管血中偏鹼 (pH=7.4),鈣離子不易在組織中沉澱。
在某些未知的情況下,也許是肌肉組織中游離鈣 (free calcium) 增加,或 pH 略增 (pH>7.4, 例如 7.45),磷酸鈣的微細顆粒會沉澱在局部組織中 (即使用顯微鏡也看不見),免疫細胞吞食沉澱後造成輕微的局部發炎,不動時沒感覺,肌肉運動時就會產生或大或小的疼痛。
另一種沉澱是尿酸,在局部組織pH時,可能會形成尿酸結晶,被免疫細胞吞食後,也會引起局部的發炎反應,程度有輕有重,關節最易產生嚴重的發炎,肌肉也可能發生微細的尿酸結晶,因而引起肢體運動時的疼痛。
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不能單靠藥物,先問問自己:
1. 日常服用的健康食品中,是否含有過量的鈣?你是否為防止骨質疏鬆而補充過量的鈣?
2. 血中尿酸值是否偏高?
3. 每天鹽分是否攝取過量?相對的水份補充夠不夠?
鹽類在組織的結晶並非一兩天形成,也非一兩天能化解。每天喝足量的水,做柔和的運動,微細的結晶沉澱可能會慢慢溶解。
- Dec 09 Sun 2012 11:57
局部肌肉疼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