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些新學弟還沒進入醫學領域就開始幻想基礎醫學的研究,這恐怕是用高中生物學的觀點來看基礎醫學,就像物理好的人想讀物理系,數學好的人想讀數學系一樣。年輕人有理想是好事,但要堅持理想並不容易,尤其是餓著肚子、孑然一身,更難在台灣的現實環境下生存。版主的建議是:醫學系/牙醫系畢業,絕不要走純粹的基礎醫學;我從象牙塔走出來,絕不會建議學弟妹再走進去。

「實習醫師 (Intern-A Doctor’s Initiation)」這本書很值得國醫學弟妹們仔細閱讀,我在書店裡看到下面的序言片段,就決定把它買下來。
----------------------
這本書紀錄的是我在紐約一家大型教學醫院受訓的點點滴滴,從當實習醫師的第一天開始寫起,直到我決定申請心臟科臨床研究醫師,這段時間也是我的醫師養成教育最關鍵的時期。進醫學院之前,我讀的是物理,從進大學到攻讀博士學位,我已在物理研究投注了十年光陰,然而卻時常陷入危機,不知自己是不是願意畢生無怨無悔走下去。物理學家費曼為量子力學的路徑積分提出這麼一個假設:ab 兩點之間的各種可能路徑是連續變化、不可數的,似乎我的生涯之路也是如此。但在學醫之前,我已經習慣在學術象牙塔過著安逸平靜的研究生活,到醫院實習之後特別難以適應。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不只記錄這段痛苦的歷程,也寫下我的蛻變與突破:我終於通過試煉,正式成為這個行業的一份子。本書有些讀者可能是醫學生或同行,我希望藉由這本書分享我的心得與經驗。社會大眾總認為醫師是有著A型人格、沒有自我懷疑的高成就者,我希望藉由本書破解這個迷思。----------------

幸好,我已經度過實習時期,而且可以驕傲地說,我熬過來了。我目前在長島一家大型教學醫院擔任心臟科主治醫師,雖然有時還有一點怪怪的感覺,但多半時間如魚得水,認為這是命中注定的。在我的病人當中,很多人有嚴重的心臟病,我負責照顧他們,給他們治療。我喜歡這樣的工作,每天都過得很滿足。雖然醫學仍有許多困惑我的地方,我還在摸索,有時甚至還是會懷疑心臟科是不是我最正確的選擇。

想起過去,我連胸部X光都不會判讀,我也害怕當急救小組組長,甚至懷疑加護照護弊多於利,但現在不管碰到甚麼事,我都可以見招拆招、從容應對。以前我實在無法想像會有這麼一天,但我畢竟走過來了,而我會永遠記得那段艱苦的實習歲月。(Dr. Sandeep Jauhar)
------------------
你來這裡閱讀文章,我絕不會建議你唸法律、財經、電機、數理;張忠謀說:年輕人要先學會謀生技能。如果你能學醫,不要選擇其他,就那麼簡單,其實醫師的興趣是可以培養的,沒有適不適合的問題,就像上文作者一樣,除非你打心眼裡就不想當醫師。

P.S. 以內科而言,美國的PGY1(實習醫師)是台灣的R1,美國醫學院的第三及第四年是台灣的大五~大七,我實在不曉得台灣的PGY1有何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