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參眾兩院1月6日舉行聯席會,認證總統大選各州選舉人團投票結果,川普支持者闖入現場,暴動歷時4小時被警方強行制止,釀成5人死亡。這場暴動在台灣被比喻為美國太陽花,與台灣太陽花兩者本質是相同的,都是「中國焦慮症」,在美國內部存在已久,只是被川普喊出來在總統大選前爆發,大選後又被川普點火引爆。

講到美國人的「中國焦慮症」,大家不妨把陳之藩在1955年寫的「哲學家皇帝」拿出來看看二戰剛結束後的美國人。
http://www2.nsysu.edu.tw/ezchinese/story/story20010180.htm
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規律,一戰結束後(1918年),美國經濟有十年的飛躍,原因是戰後歐洲重建需要大量物資。就在美國人愉快地享受飛躍的十年,還不斷努力工作從事生產時,沒有察覺歐洲已經復原了當歐洲物資需求下降的資訊一公布出來,1929年10月25日美國股市突然崩盤,從此美國進入十年大蕭條時期。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直到1939年二戰爆發,歐洲又有龐大的物資需求,才解救美國人在大蕭條時期的生活困頓。

二戰對全球的摧毀比一戰更嚴重,從1950-1960年,美國經濟又有十年的飛躍,美國人辛勤工作就是陳之藩筆下的哲學家帝王,節錄他寫的一段文字:

希臘哲人想出一套訓練帝王的辦法,這種辦法是讓他「從生硬的現實上挫斷足脛再站起來,從高傲的眉毛下滴下汗珠來賺取自己的衣食。」這是作一個帝王必經的訓練,可惜歐洲從未實行過這種理想。沒有想到,新大陸上卻無形中在實踐這句話,每一個青年,全在無形中接受這種帝王的訓練。

與1929年相同的經濟規律在1960年再度重演,歐洲復甦了,並與美國開始競爭,亞洲沒那麼多的物資需求,美國在全球又有龐大的美軍事支出,終於導致四次美元危機(1960-1972年)。

尼克森總統解決美元危機有兩招,其一是讓美元脫離金本位制,其二是找一個比歐洲更有潛力的市場(中國),這是前所未有的試驗,當時沒有人知道結果會如何。1971年7月9-11日季辛吉秘訪北京,敲開了中國市場,結果出奇的好,中美彼此配合,在毛澤東堅持「中國擁有台灣主權」的框架下,這場試驗成功把美元推向全球獨霸。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用戰爭來解決問題的利與弊,千年史書歷歷在目。我們簡單以大家熟知的伊朗來區隔中亞與西亞(中東),兩者一北(中亞)一南(西亞),如下圖:
/tmp/phpvqA5Mp  
伊朗高原北方的錫爾河及阿姆河即西亞的南方

美國在西亞用兵七十餘年,凡與美國利益相衝突就提著槍砲闖進別人的國家。我們看下面一張地圖就知道美國為何焦慮了:
/tmp/phpQdAiE8  
https://read01.com/OAdMQGK.html#.X_qj4FUzaUk
中歐班列南線2016年已接通德黑蘭,上圖是2019年從浙江義烏經中亞的哈薩克、土庫曼到伊朗首都德黑蘭的路線,再往前延伸就是土耳其。2020年義烏-德黑蘭(義新歐線)發車量已超過1000列從德黑蘭到伊斯坦堡只要政局穩定,隨時可以通車。土耳其版「跨裏海絲綢之路」共有兩條
/tmp/phpos4cDX  
中國--哈克--裏海--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土耳其(另一條是跨越黑海通往歐洲)

/tmp/phpt7cxYN  
中國/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土庫曼--裏海--亞塞拜然--喬治亞--土耳其
https://www.railfreight.cn/%E4%B8%AD%E6%AC%A7%E7%8F%AD%E5%88%97/2020/12/10/%E5%9C%9F%E8%80%B3%E5%85%B6%E7%89%88%E6%96%B0%E4%B8%9D%E7%BB%B8%E4%B9%8B%E8%B7%AF%EF%BC%9F%E6%B2%A1%E6%9C%89%E4%B8%AD%E5%9B%BD%E7%9A%84%E5%8F%82%E4%B8%8E%E6%81%90%E9%9A%BE%E5%8F%91/

美國不斷在西亞發動戰爭中國不斷在中亞營造鐵路經濟影響力已延伸至西亞北部的伊朗與土耳其,替西亞難民帶來希望,也可紓解難民湧向歐洲的危機。戰爭的仇恨可能持續一個世紀,美國總有一天會被趕出西亞(中東),戰後重建一如二戰後美國把物資輸往歐洲賺錢,但這錢會被中國賺走,並掌控中亞與西亞的經濟這是美國人的「中國焦慮症」之一。

至於台灣人的「中國焦慮症」要靠時間來治療。美元於1971年擺脫金本位制,時隔50年,2021年網路上又出現「美元危機」,如果真的發生,除了再向中國求助,美國完全沒有解決的方法,這是美國人的「中國焦慮症」之二屆時「兩岸投資協定」將水到渠成。

「美元危機」何以再度出現?1996年版主初抵美國時,道瓊工業指數從1896-1996年,走了100年才登上5000點近25年,美國為解決國內的經濟問題,不斷印鈔票來滿足美國人的生活需求,造成全球股市瘋漲,新冠病毒終於讓美國踢到鐵板。當我們再回顧陳之藩先生筆下的哲學家皇帝時,可惜美國人早已不再從高傲的眉毛下滴下汗珠來賺取自己的衣食,只剩科技與金融,大部分的美國人都無法靠流汗來從事製造業。陳之藩描述1950年代的美國文字寫得真好

到此作工已半月,不像是作工,像是恢復了以前當兵的生活。如果我們中國還可以找出這樣緊張的工作,那只有在軍隊裡了。同事有從韓國剛當過兵回來的,有遠從加州大學來的學生。我問他們,美國作工全這樣緊張嗎?他們異口同聲的說:「這裏可能是最輕閒的。」

如不置身其中,可能怎樣說也不容易說明白。在日光下整整推上八小時的草;或在小雨中漆上八小時的牆,下工以後,只覺得這個人已癱下來,比行軍八小時還要累得多。

今天下工後,已近黃昏。我坐在湖邊對著遠天遐想。這個環境美得像幅畫。當初造物的大匠畫這個「靜湖」時,用的全是藍色。第一筆用淡藍畫出湖水;第二筆加了一些顏色用深藍畫出山峰;第三筆又減去一些顏色,用淺藍畫出天空來。三筆的靜靜畫幅中,斜躺著一個下工後疲倦不堪的動物。我想整個美國的山水人物畫,可以此為代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