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歲末,明年1/26~1/27是學測日,農曆春節過後,2/23公布成績。
每年學測成績公布後,這個網誌都會湧入大量人潮,國防醫學院是個讀書的好地方,版主每年都不忘提醒新生要讀原文書,如果你執意要啃共筆,我也沒辦法,這是你的選擇,也是你對醫學的片面理解。一個很殘酷的事實是,國防醫學院從1990年代開始墮落,核心問題出在研究,別人一直進步,三總跟不上外面的進步。
我1989年自國防醫學系畢業,第一個研究題材是淋巴瘤cDNA library的建立,這種實驗在當年即使台大也沒多少人能做。當時國防醫學院生化學科有一位台大藥學系畢業的講師,她說她學生時期有來國防藥學系參觀,很驚訝這裡藥學系的設備及研究水準。如果以1990做為分界點,在此以前即使台大也不怎麼樣(從柯P對台大醫院心臟移植的評論便知, 註一),因為別人不怎麼樣,國防醫學院才顯得不一樣,但1990年以後形勢逐漸逆轉,國防醫學院的教學考核及三總的臨床訓練,整個大觀念都落伍,1990~2017年的歷任院長(國防+三總)都要對此負責,他們的不作為讓國防醫學院蒙塵。
原文書對國醫未來的發展有多重要,版主打從開版以來就寫了數百次:
1. 能留在中山南路台大醫院的人每屆只有10~%,而且都是下分院後靠Paper掙扎回來的。
2. 能留在榮總升公職主治,除了必須要有助理教授資格,還要有一篇IF>5(或該領域前10%, 註二)的文章,否則不可能佔公職主治缺。
台大榮總的主治是這樣產生的!
三總的主治呢?
學生時期沒水準的共筆讀熟考高分就能留三總,沒有經過 R, CR, Pre-V 研究基礎的篩選,如果學生時期是海沙屋,畢業後不可能拆掉重建,這樣的主治水平,如果你是高中生,會選擇來讀國防醫學系嗎?如何解決三總積弱不振的問題?明年(107年)校推面試當天的座談會上,考生與家長可以提出來問國防醫學院院長,如果你沒從院長口中得到滿意的回答,家長可直接帶考生回家,去讀普醫或考指考。
國防醫學院現有的教學及訓練制度早已過時,無法與外界競爭,唯有改變才能圖強:
1. 教學與考試必須恢復協和的精神,各項考試題目至少30%必須從指定原文書中出題,其它出自課堂內容。如果你只想啃共筆,仍然可以從70%的共筆內容得分混畢業。
2. 軍費生畢業選科可依照畢業名次,但以後的專科及次專科訓練必須在三總與桃總Rotate,訓練結束後,以Paper決定分發(台大與榮總都是如此,三總落後人家二十年)。以版主的經驗,學生時期能讀懂原文書的人,畢業五年後就可能寫出IF>2的文章,畢業十年後就可能寫出IF>5的文章(升主治標準與榮總相同)。沒有Paper的人,先到分院去。
有一位M117學弟問版主:
有學長說之前讀的基礎醫學都忘光光了,不知道他們的問題是出在哪裡呢?
因為他們想速成,但這不可能,因此為了考試把共筆生吞活剝,根本沒消化,也沒吸收。你吃下去的東西本來要化為能量或產生肌肉,但他們吃下去的東西全部沒吸收,都直接化成糞便排出。這種醫師留在三總升主治,你對他有何期望?能教學嗎?
註一:https://www.ptt.cc/bbs/NTTU_CSIE99/M.1368016558.A.E98.html
註二:有些專科,如放射、核醫、急診、外科系的次專,期刊Impact factor(IF)都偏低,大於五分的期刊不多,有些專科的期刊全都小於五分。
- Dec 31 Sun 2017 17:46
寫在2017年歲末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