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與新學弟妹三不五十就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軍費生畢業要是沒留在三總怎麼辦?好像人不必努力,一定得保證我能留三總,讀國防醫學院才有意義,不然就會在外面的軍醫院爛掉。因為大家都這樣想,所以三總以外軍醫院裏面的醫官把自己定調:這裡就這樣了,學弟們也不必怎樣努力,好好把臨床做好就行了,其他的東西學長也不懂,退伍出去可以開業,就醬子。於是乎,總院從不好好擬定計畫,湊足培訓次專科的主治醫師,學弟們到了要做次專科時,總會被耽擱好幾年才能出去接受訓練。
目前分類:回覆考生(民國101年) (226)
- May 28 Mon 2012 12:12
擦亮自己
- May 27 Sun 2012 17:15
蝴蝶效應
年輕的學弟,次專科訓練被 Delay,當然心有不甘,尤其是比人家大好幾歲,才去做次專科訓練,心裡的滋味的確不好受;版主的大內專與消化系次專,整整比當過兵的同事晚十年,比不用當兵的同事晚十二年。我在當總醫師時,從不知當完總醫師之後,下一步該怎麼走;未來會怎樣,對每一個總醫師而言,都是一個大問號。跟我一起做總醫師的同事,目前有的在榮院、有的在市醫,有的在私醫,有的去開業;不管你有多優秀,再努力也是充滿無力感,軍醫院如此,台大與榮總不也是如此?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 May 26 Sat 2012 00:22
祝福您們的孩子
這個網誌底下有一股來自考生家長的不平,版主莫可奈何;兩年前國防醫牙的底線是70級分,去年提升至72-73交界,部分因素是學測分數總體提升。今年提升至73.5,主要也是反映學測分數的提升。
- May 25 Fri 2012 14:00
無盡的感謝
這個網誌底下有一些怨氣,其中之一來自少數的 M90-95 學弟,在對軍醫院極度不滿之下退伍。不滿的原因很多,我都能猜得出來。人生之中,悲與喜,哀與樂,都會被時間充淡;退伍能開業,開業能過好日子;不滿會隨著時間的拉長而日漸模糊,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感謝,感謝母校給每位校友安身立命的醫學背景。國防校友會進入這個網誌,多少是因為自己也是國防人,你喜不喜歡版主的論調都沒關係,但在網誌中,或許你能看見一些似曾相識的影子投射在你的腦海中;你會想進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只因為那段人生的經歷實在太特殊了;學生時期,在老國防那塊土地上,嘴巴若沒嘮叨些甚麼,一天就像沒過完似的。
- May 23 Wed 2012 13:24
Create an opening
也許有少數現役或退役的學弟,片面地讀過網誌裡的幾篇文章之後,認為版主都已經退役了,不知民間疾苦,開網誌把母校寫得如此完美, 將優秀的高中生騙進來。如果你認為我當年真的想退伍,那就錯了!「退伍」是諸多原因造成的,遠因是我對三總的失望,導火線是這篇文章:
http://www.wretch.cc/blog/wleemc/10235853
- May 22 Tue 2012 09:52
別鬧了!
http://www.wretch.cc/blog/wleemc/10330571 6-8 樓留言:
這個網誌底下總是暗潮洶湧,版主有自己的立場,但為使資訊公開,從不阻擋任何留言。每到一個關鍵時期,就會有某些人出來引誘考生放棄。「退役老兵」領了終身俸,存了18%,目前在民營企業工作,領兩份薪水,家有子女或親戚想讀國防醫學院,就差那麼一點點,因此長篇大論,甚麼黃埔建軍、北伐抗戰,全都扯了出來。有些事情,版主只是暗喻,但若不直說,恐怕不能讓「退役老兵」心服。
- May 21 Mon 2012 22:48
征服原文書
兩次大學聯考都考不上醫學系,我已知道自己不是個十分聰明的人,因此,一年級剛結束的暑假,我從大體解剖開始正式研讀基礎醫學的原文書。買過書的人都知道,解剖學圖譜很貴,而我天生就是個節省的人,假日的三頓飯都不會放過學生餐廳的大鍋菜,買了昂貴的書,更不可能任其放在書架上荒蕪。
- May 20 Sun 2012 11:46
還有備取電話嗎?
並非每個人都適合來讀國防,我高中畢業那年也不想唸軍校,重考沒考上普大醫學系,退而求其次,沒去管終身役,也不知道當年軍中的黑暗面,稀里糊塗就闖了進來。三十年的變化實在太大了,從戒嚴到解除黨禁、報禁、兩岸開放、國會改選、總統民選。終身役解除了,軍中的黑暗面也不過如此,我現在反而覺得民間社會的黑暗面更讓人覺得可怕。
- May 19 Sat 2012 13:01
名校 - 你有所不知
我的高等教育都是公費唸出來的,不算頂尖,我卻很滿意這兩個學位:國防醫學院醫學士與德州大學哲學博士。如果要我花大錢送小孩出國唸書,我會說 No!
台大教務長說:香港贏在「就業配套」
- May 18 Fri 2012 19:11
不要患得患失
http://rdrc.mnd.gov.tw/rdrc/UpFiles/RecNews/1217_1.pdf
今年軍校招生錄取資訊做得很透明,不但公告備取名單,每次備取的確認就讀也及時公告。今天公告的第四次備取名單有一些蹊翹,代訓生 李萱(備11) 與公衛系 林敬軒(備1)出現在第四次備取名單中。這兩位可能在第一次備取就確認就讀,但在公告中漏掉,第四次備取確認就讀名單只是補公告而已。因此,代訓生與公衛系可能因此而各增額錄取一名。軍校招生不是單為國醫而招,一堆 "確認就讀" 與一堆 "放棄" 前後共兩千多人,常會發生錯誤,各位不要覺得奇怪。當年我們期班因為錄取分數通知的錯誤,造成增額錄取多達40~名,成為國防醫學系有史以來最大的期班,人數超過 200。
- May 18 Fri 2012 11:16
高中生的香港熱
1996年已是台灣人在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熱潮的晚期,雖說是晚期,仍然十分踴躍,我也在那時抵達美國。我並不排斥與中國大陸的留學生交往,確切的說,我是兩棲的,台灣同學會我會參加,大陸同學的聚會我也常被邀去插花。1996年以前,大陸有一股生科熱,只要唸生物相關領域的科系都十分搶手,醫學院根本不是他們的首選,原因是生科系容易唸,課程不像醫學院那麼吃重,畢業後只要猛K托福與GRE,很容易在美國拿到獎學金。當時沒有網路資源可以查詢,好與不好全靠口耳相傳,「不好的」資訊幾乎完全被隱藏起來。
- May 17 Thu 2012 21:08
走出象牙塔
有些新學弟還沒進入醫學領域就開始幻想基礎醫學的研究,這恐怕是用高中生物學的觀點來看基礎醫學,就像物理好的人想讀物理系,數學好的人想讀數學系一樣。年輕人有理想是好事,但要堅持理想並不容易,尤其是餓著肚子、孑然一身,更難在台灣的現實環境下生存。版主的建議是:醫學系/牙醫系畢業,絕不要走純粹的基礎醫學;我從象牙塔走出來,絕不會建議學弟妹再走進去。
- May 17 Thu 2012 12:15
數學/財金 vs 醫學
我的婚姻很奇特,回國後幾次被人作媒都看不對眼,自己追過幾個也沒好戲,倒是在某個校園網路閒逛時遇上現在的老婆。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年紀,會尋找不同領域的對象,而我在四十歲那年,恰巧遇到這位財經領域的漂亮女友,說我老牛吃嫩草一點兒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