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友提到國際交換學生的問題,許多家長聽到「美國交換學生」,「醫師科學家學程」,感覺起來好像是個宏偉的構想,關於這個議題,你可以從網誌搜尋「醫師科學家」,
http://www.wretch.cc/blog/wleemc/10262991
http://www.wretch.cc/blog/wleemc/10324506
http://www.wretch.cc/blog/wleemc/10346690
http://www.wretch.cc/blog/wleemc/10346792
http://www.wretch.cc/blog/wleemc/10347031
對於教育,大人們一直想改革,除了改革之外,也試著定出一些學程。中小學的教改,版友們比我還清楚。醫學教育一連串的改革,好不好?問題真的很大!陽明大學有「醫師科學家學程」,立意雖佳,也送了不少學生出國見識,但現在的醫學生都在父母呵護下長大,十八九歲的小孩,很會「解題」,但卻不會「解決問題」。醫學生出國見識之後呢?此時我想到一位同行,孫中山醫師,他有名的地方不在醫術精湛,而在十次革命失敗,武昌起義成功,所以有了我們的「中華民國」。可惜的是,孫先生一生奔走革命,臨終前的遺言卻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普醫學生參與研究工作,有幾人想到孫中山醫師,實驗十次失敗,會想做第十一次?又有誰能忍受下一回的十次失敗?更可怕的是醫教改革把醫學課程搬到大三,在沒有像美國醫預科 (Pre-medical Program) 的前提下,醫學生到了大三,曾經的交換學生風采,曾經的醫師科學家抱負,一一被解剖、生理、微免、藥理、病理打成普普通通的醫學生,進入醫院之後變成動輒得咎的小Intern。此時,再回頭看看大一、大二的學弟妹走入同樣的學程,不勝唏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學長/姐早已陣亡了。這就是現實!
版主的建議是,打開原文書靜下心來打基礎,有空到老師的實驗室打雜,幫忙做點零星的研究,務實一點、學得更多。
- Mar 30 Sat 2013 12:50
交換學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