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在生化學科當助教時,常與一位台大藥學系畢業的講師聊天。有一次她問我:為何不去當醫師,要來做研究?我不知該如何回答,也不想跟她說實情,隨便找個理由回了她。下面這篇文章是民國七十年代的事,與作者 Dr. Hsiao 同時期的中尉醫官應該是 M76-78期。
http://tw.myblog.yahoo.com/jw!LaA52ZWCAhjWHtqVC207BlN5YUejYHUS/article?mid=12763&sc=1#12765

在三總實習時,我一直很想逃離軍醫院。上文作者 Dr. Hsiao 寫得很實在:「我真懷疑這些沒當過少尉的中尉醫官,真正懂何謂野戰部隊之精神嗎?而他們讀國防醫學院之目的為何?」

http://www.wretch.cc/blog/wleemc/10322253
上文是我在三總實習的經歷---「不只一次,他對著我啜泣,流下悲傷的眼淚;不只一次,他拉著我的手,問我他會不會死掉。」「直到現在,當我想起那位病人用他明亮的眼睛看著我時,心裡仍會發出陣陣酸痛。」他十九歲,一聲聲「醫官、醫官、醫官」,當時我好矛盾,醫官是醫師嗎?

有幾個月我 run 民眾病房外科,也兼管軍眷病房。病人住院之後,十幾天無聲無息,後來我才知道,開刀要錢才能買通。那時三總的主治醫師替軍眷病人手術,無法得到任何收入,病人不給錢,主治醫師大都置之不理,最後都由總醫師收場沒開好,主治醫師也不用負責。不少這樣的主任/主治醫師後來還升上將軍,讓我對鳥科的官階根本不屑一顧;畢業五年後,生化學科主任問我要不要佔少校缺,我的回答很乾脆:「不要」。

畢業那年年初的某一天,我和我的同學郭建璋聊天 (郭醫師目前在台南開業)。我告訴他,我好想離開 (裡面有一段故事,只有郭建璋醫師知道);其實我對國防的感情很深,退學離開是不可能的事。我很早就想寫一篇文章,直到六年後,當輿論開放,大環境允許,時機成熟時,那篇文章才付諸媒體。今年七月有一則留言:「你開這個版面批了一大堆人高官及軍醫制度,的確是經過多年後慢慢磨合出來的,----------(置頂文章73)說起來好像版主不是國防畢業,沒在軍醫院待過;我真不曉得「慢慢磨合出來」能磨出甚麼好東西?別再欺騙人了!

許多老軍醫及老國防人只會在自己的小圈圈看事情,從沒考慮以前別人是怎樣看待國防畢業的軍醫。上面的網路文章 Dr. Hsiao 描述民國七十年代的國防人,與版主當年所見如出一轍;可惜的是,外人不曉得軍醫內部早就有人看出問題,只因當時媒體不夠開放,沒人敢寫出來罷了。即便是民國84年,兩蔣早已過世,政黨政治已見雛型,我想花錢刊登文章,中時與聯合都拒絕;結果我沒花錢,傳真給自由時報及獨家報導,免費刊登不說,他們還問我稿費該寄到哪兒?我全部捐出去了。

軍醫的當家人將慢慢走出 M7X,未來,當 M8X 接棒後,希望能帶領國防醫學院走進新的格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leemc 的頭像
    wleemc

    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