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意中看到下面的Youtube影片,重溫了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 的「送別」詩;片中的故事發生在與我血緣相生相息的雲南大山。「大山」是普通話,翻譯成國語就是「深山」的意思。
「希望樹」是一個在雲南大山裏當義工老師的故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zqhA29Kq0E&feature=player_embedded
----------------
三歲以前,我住在中壢龍岡的忠貞新村,母親是異域孤軍的遺孀,來台後被安置在屬於雲南人的眷村裡 (見下面的網頁)。http://host2.taps.tyc.edu.tw/~dpwen93/teacher.html
我父親也來自雲南,歷史不知從何說起;抗戰勝利之後,他隨部隊到東北去接收日軍的裝備,結果在國共內戰中撤退來台。當年部隊駐防在龍岡時,他想找一位雲南姑娘,準備反攻大陸後帶回老家,於是在忠貞新村找上我母親。
三歲以後,我家搬離忠貞新村,住進一個新蓋的眷村。長大以後,我漸漸知道眷村是怎回事兒,尤其是到台北讀高中之後,我很想逃離眷村的歷史背景。母親走過緬甸與泰北的叢林,父親一路從青島撤退至海南島,然後才到台灣落腳;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竟是如此曲折,年紀越大,我越覺得這段眷村歷史的珍貴。
在美國讀書時,一位大陸同學曾對我說過一句話:「假如你爸媽沒去台灣,也許你會被困在雲南的大山裡。」大山,好特別的名詞,雲南,聽起來就好遠;看到那些小孩的臉龐,感覺他們的血緣離我好近。片裡有一位小女孩,若是把臉洗乾淨、穿上漂亮的衣服,那雙大眼睛有我小女兒的味道。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