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 (Escherichia coli,E. coli) 造成的腸炎多半不嚴重,可是有一個致命的品種 E. coli O157:H7,英文名稱 Enterohemorrhagic E. coli (EHEC) 會造成出血性腸炎 (Hemorrhagic colitis) 及溶血性尿毒症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目前歐洲流行的 EHEC 是另一特殊品種 E. coli O104:H4。
1. 來源:
畜牧業與農業:宿主通常是牛,其糞便汙染食物,人再吃下被汙染的食物。
2. 致病原因:
致病之大腸桿菌通常有一系列的基因叫 eaeA gene,與大腸桿菌接觸 (attach) 與破壞 (efface) 大腸黏膜組織的微細絨毛 (microvilli) 有關。另外有一系列複雜的基因與致病相關,其中以Shiga toxins 最重要。E. coli O104:H4 與 E. coli O157:H7 都有 Shiga toxins,最近的研究證實,Shiga toxins 會抑制一種組織分解酶 (Metalloproteinase) 叫做 ADAMTS13。ADAMTS13 作用之一是分解一種凝血因子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當 ADAMTS13 受抑制之後,vWF 因過量而聚集並誘導血栓形成,阻塞腎臟微血管,這可能是造成腎衰竭 (尿毒) 的原因。Shiga toxins 也可與細胞膜上的一種磷脂 (Gb3 或 Gb4) 結合,其作用仍不清楚。另外,此種細菌會產生一種讓紅血球溶解的蛋白叫 Hemolysin,紅血球溶解釋出鐵元素供細菌使用,因而有所謂溶血性尿毒症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這個名稱,但大腸桿菌造成明顯的溶血應是多種因素造成,Hemolysin 只是原因之一。
3. 診斷:
遇有血便之腹瀉要做糞便培養,並做細菌之定型分析。糞便中或可驗出 Shiga toxins,此外,現在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 (如 real time PCR) 可以做細菌的快速定型。
4. 治療:
診斷確定後,一般不使用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可能會加重溶血性尿毒症。
i) 補充靜脈輸液
ii) 減輕病人症狀為主要的治療
其他靠病人自己,還有看老天幫不幫忙,因為死亡率高,所以才會引起媒體關注。
- Jun 05 Sun 2011 21:13
大腸桿菌 E. coli O104:H4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