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美國輝瑞(Pfizer)及莫德納(Moderna)藥廠推出先進的mRNA疫苗,半年內即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在頂級期刊NEJM及JAMA發表令人振奮的有效結果。2021年一月美國開始大規模注射疫苗,大數據顯示疫苗無法預防感染,於是醫學權威們又發表一系列頂級論文改口說,「疫苗雖無法預防感染,但可以預防重症」。疫情結束後,美國的大數據統計資料出來,結果如下圖: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382334/number-covid-deaths-us-by-year/
2020年的死亡人數從三月開始計算,如果把一二月的死亡人數依照比例加上去,算式(384536/10)x12=461443。2020年(461443)與2021年(462193)死亡人數一致;結論:死亡與突變株無關,疫苗既無法預防感染也無法預防重症。
打疫苗產生的抗體為何無法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人類產生抗體的B cell組成架構在出生六個月就已大致決定,此後會有小變動,但對於基本架構而言,那些小變動只是裝飾品,沒啥大用,甚至有害。例如100個六個月大的新生兒,血中來自母親的IgG已消失,當一次流感掃過,頂多只有5-10個會發燒;九成以上都能安然度過,沒發燒,T cell 也沒有活化,也沒有相對應的B cell產生新的抗體。六個月大的新生兒體內有「與生俱來」的特定B cell持續產生抗體,如果能安然度過一次流感流行,代表該次流行的流感病毒對他而言是非致病病毒,血中現有的抗體就能攔截病毒,防止病毒進入細胞,或是有少量病毒進入細胞,被NK cell發現而立刻清除。如果發燒了,代表病毒已突破抗體及NK cell的防線,是致病病毒,若要保命,必須有相對應的T cell活化。面對某種致病病毒,如果沒有辨識病毒為Non-self antigen的T cell活化,大概就沒救了,染疫必死。人類因為有「與生俱來」複雜、繁多的非專一性抗體,自然界99.999%以上的細菌及病毒對人類而言都是非致病細菌及病毒。打新冠疫苗的誤謬在幻想利用抗體來對抗「致病病毒」,結果很快就出來,沒用!
老人的免疫系統衰老,打疫苗確實可能提前活化Anti-COVID T cell,只需打一劑,七天內,Dendritic cell就能把Spike protein的某幾個Epitopes呈現給T cell,Anti-COVID T cell如果存在,就會提前活化,不需要打兩三劑強迫抗體產生,因為抗體根本沒用,但大數據出來,結果並非想像那樣(打疫苗可防重症),死亡人數2021年與2020年沒有差別,代表Anti-COVID T cell即使提前活化,但整體免疫力也被疫苗削弱了。
二戰以後,美國死亡較多的流感是1957年H2N2,死亡8萬人;1968年H3N2死亡10萬人。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1201-0/fulltext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124915/flu-deaths-number-us/
進入2010年之後,美國每年流感死亡人數少則1.2萬人,多則5.1萬人。打疫苗趕不上病毒的突變(註定該死5萬人,疫苗也阻擋不了),人類與生俱來的抗體及Anti-influenza T cell才是對抗流感病毒的王道,花錢買抗病毒藥物吃,只能增加GDP,無法對抗流感病毒。
比起流感病毒對人類的威脅,麻疹病毒顯得微不足道,把時間推回1950沒有疫苗的年代,美國每年麻疹病例約50萬人(比現在台灣流感病例還少),每年死亡人數約500(台灣現在每年流感死亡人數大於2000人)。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6878996/
如果新冠疫苗無法預防感染,也無法預防重症,那麻疹疫苗就行嗎?若干年後,人類將赫然痛醒,原來1798年金納醫師(Edward Jenner)開了一個「種牛痘預防天花的玩笑」,耍了全球醫界400多年。
- Jan 12 Sun 2025 11:27
金納醫師的疫苗玩笑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