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一個月Youtube有數十則影片討論「肝膽排石法」,欲知詳情,可在Youtube搜尋「愛莉莎莎」與「蒼藍鴿」。

愛莉莎莎的「肝膽排石法」並非完全沒有科學根據,其中的蘋果酸(Malic acid)對於膽結石的溶解可以用分析化學來解釋。

膽結石的基本來源是鈣離子(Ca2+)與草酸根(Oxalate,C2O42-)、磷酸根(Phosphate, PO43-)、碳酸根(Carbonate,CO32-)在膽汁鹼性下,先發生沉澱,然後膽(固醇)酸根(Cholic acid--->Calcium cholate)或膽紅素酸根(Bilirubin--->Calcium bilirubinate)再崁進沉澱中。

下圖顯示Oxalate、Phosphate、Carbonate三種陰離子(固定濃度)在不同pH,與鈣離子(Calcium ion)形成沉澱的曲線圖。
/tmp/phpyP8MHz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211/jpp.59.11.0004
Oxalate與鈣離子形成沉澱不受pH影響,酸性pH亦能沉澱。
Phosphate與Carbonate在偏鹼的pH會沉澱下來。
(與Calcium發生沉澱, Oxalate > Phosphate > Carbonate)
Calcium oxalate最容易發生沉澱,但Oxalate在大多數人血中濃度很低(< 2 uM),不是膽結石的誘導因子。Calcium phosphate與Calcium carbonate是誘導結石的主要因子,但膽汁中Cholate與Bilirubinate含量遠大於Phosphate與Carbonate,因此大部分的結石成分是Calcium cholate(西方人)與Calcium bilirubinate(東方人),另一種結石是吃太多油脂引發Calcium palmitate結石。許多人的結石成分是上述各種酸根陰離子與鈣離子沉澱的混合

Calcium在小腸鹼性環境下易形成Ca(OH)2沉澱,但Calcium若與Citrate(檸檬酸根)/Malate(蘋果酸根)共存,可防止Calcium ion遇「鹼」而沉澱。膽汁pH 7.5-8.5(每天需400-800 cc);胰臟消化液pH 8.0-8.3(每天分泌1500-2000 cc)。

蘋果中含量最多的有機酸是蘋果酸(Malic acid),其次是反丁烯二酸(Fumarate) > 檸檬酸(Citric acid)。下圖是各種蘋果的有機酸含量。
/tmp/phpmDFfBP  
https://www.notulaebotanicae.ro/index.php/nbha/article/view/11160
蘋果中含大量的Malic acid,它可促進鈣離子吸收(防止鈣離子在十二指腸遇膽汁及胰液發生沉澱),吃蘋果可增加血中Malate含量,血中Malate高,從肝臟排進膽汁的Malate也會高。Malate可防止Calcium在膽汁的鹼性環境發生沉澱;可是,一旦結石形成,Malate只在少數人有明顯的「化石」功能,即與膽結石中的Cholate、Bilirubinate、Phosphate、Carbonate、Palmitate碰撞,將這些引起結石的酸根陰離子從石頭中置換出來(用Malate去把結石中的Calcium拉出來)少數人吃蘋果汁+檸檬汁,或服用蘋果酸膠囊(Magnesium malate)一兩年,膽結石真的消失,蠻神奇的。沒效的人也可長期服用試試看,所謂滴水穿石,一二十年也許會有效,但很少人會這樣吃蘋果酸膠囊,因為吃了好像白吃的,吃久了感覺沒效就會放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