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體做了一堆民調,諸如,如果中共武力犯台,多少台灣人願意走上戰場,軍事專家更是百花齊放,還有所謂「在家當兵」的趣聞。如果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沒有戰爭的歷史觀,一旦有戰爭,必敗無疑。
講到戰爭,「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次,中國是主角之一。二戰時期,中國有多少軍隊?400萬!若以中國人口四億來計算,軍人只佔1%。換個角度去想,戰時也要有人種田養豬織布,否則軍人吃甚麼穿甚麼?問題在,100個中國人之中,只有一人是軍人,甚麼樣的人會去當兵打仗?只有兩種人:
其一是一心想拯救中國的人,在此不得不向已過世的郝柏村致敬,那年代會去考黃埔軍校的人基本上都如鳳毛麟角般稀奇。
其二是不當兵就會餓死的人,我父親就是其中之一。我父親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父母親早逝,家中無田,也沒有謀生的技能,為了養活弟妹,14歲就去當兵。抗戰時期,他在昆明機場充當戰機及機場的清潔工,很羨慕那些保養戰機的技工,在他眼中,戰機的技工都是有學問的人。說到養弟妹,在部隊吃飯,他只吃一半,剩下的米飯偷偷留下來裝在小麻袋裡風乾帶回家煮給弟妹吃。不當兵就會餓死的人,一旦當了兵就會依賴軍隊而活,反正不打仗也是活活餓死。二戰時期,中國因戰爭死亡的人是3500萬,軍人只佔少數(40萬軍人戰死),事實證明,戰時越怕當兵戰死就越容易餓死、病死或橫死。
如果當年我父親每天能掙得兩碗飯吃,他會不會去當兵,保證不會!歷史上,不論歐洲或是中國,人民只要每天有兩碗飯吃,絕不會跟著去打仗。在歐洲,只有窮人才會被騙去參加十字軍東征,嚮往聖地耶路撒冷滿街的牛奶與麵包;在中國,人民沒飯吃才會揭竿而起,跟著去打仗自然有人弄糧食給飯吃,不然就會餓死。
人民會主動拿起武器打仗,大概只有下列兩種情況:
1. 打仗很光榮
商鞅變法,秦國七代君王以軍功論爵位,在家種田種半死,不如上戰場砍一顆敵人的首級回來,商鞅徙木立信,自然會有人爭著去冒險。歐洲要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臨死前聽到神父禱告說:「人赤裸裸來,也赤裸裸去。」 他聽著突然坐起來說:「人怎能赤裸裸走呢? 我要穿上我的軍裝!」代表穿著軍服戰死是一種光榮,難怪有人會這樣形容普魯士:其他國家是一個國家擁有一支軍隊,普魯士是一支軍隊擁有一個國家。
2. 不打仗會餓死
亂世人民餓到沒飯吃,不跟著去打仗就會餓死。中國改朝換代前都是如此,二戰時期的中國軍隊也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台灣1992年是一個軍事的分水嶺,1992年以前有普魯士軍國主義色彩,1992年以後台灣人只要能吃飽飯,不會拿起步槍去打仗。民調都是騙人的,軍事專家也是出來說說寫寫騙錢而已!
版主講一個親身經歷的小故事,反映三四十年前台灣的軍隊是怎樣。民國76年6月30日是我在一般外科月底的交班日,當天事情很多,要交班,換科實習一切都要重新適應,當天又被叫去民眾開刀房支援,前一晚來一個新病人,是兩棲部隊阿兵哥執行任務時腹部遭撞傷,疑似肝臟或脾臟有裂傷,但出血不嚴重,因此後送三總觀察。一大早,他的IV掉了,我被叫去打IV,當時我漫不經心看他手臂靜脈那麼粗,隨手用打arterial line那種軍方粗勇又噁爛的Catheter一針戳下去,接下來,我不敢信我的眼睛,那根爛Catheter的針尖居然被他掙扎一下的皮膚弄禿了。台灣現在已沒有這種士兵,即使少少幾個,帶著20年前的骨董裝備上了戰場也是白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