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版主分析學測,只用現有的數據加以分析,並一再強調理論的推算不等於實際情況填志願的人是考生,74級分如果不敢冒險填成大,就一定無法進入成大一階。普醫一階結果出爐後,多數醫牙都達到6倍篩選,扭轉大家之前的預測,74/75級分壓力變重,73級分有了較多的機會,3/20 以前沒人料想竟是這樣的結果。

上週服貿成為國際性的新聞議題,不少人解析服貿在醫療上的影響,對於醫學生而言,讀每一則分析都要把握一個原則:「理論的推測不等於實際情況。」有一篇醫勞盟的文章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6%9F%AF%E7%B4%B9%E8%8F%AF/%E5%B0%8D%E4%B8%8D%E8%B5%B7%E5%80%9F%E9%81%8E%E8%AE%93%E5%B0%88%E6%A5%AD%E7%9A%84%E4%BE%86%E5%91%8A%E8%A8%B4%E4%BD%A0%E6%9C%8D%E8%B2%BF%E5%8D%94%E5%AE%9A%E9%86%AB%E7%99%82%E9%83%A8%E5%88%86%E7%9A%84%E7%9C%9F%E6%AD%A3%E7%9C%89%E8%A7%92%E5%95%8F%E9%A1%8C%E5%9C%A8%E5%93%AA%E8%A3%A1-%E6%96%87%E9%95%B7%E4%B8%8D%E5%96%9C%E5%8B%BF%E5%85%A5%E6%AD%A1%E8%BF%8E%E7%90%86%E6%80%A7%E8%A8%8E%E8%AB%96%E4%BD%86%E6%98%AF%E6%B2%92%E9%80%B2%E4%BE%86%E7%9C%8B%E5%AE%8C%E5%B0%B1%E4%B8%8D%E8%A6%81%E8%AA%AA%E5%8F%8D%E5%B0%8D%E6%9C%8D%E8%B2%BF%E5%8D%94%E5%AE%9A%E9%80%99%E6%A8%A3%E7%B0%BD%E7%9A%84%E4%BA%BA%E6%A0%B9%E6%9C%AC%E6%B2%92%E7%9C%8B%E9%81%8E%E6%A2%9D%E6%96%87%E6%9C%89%E4%BA%9B%E7%9C%89%E8%A7%92%E4%BD%A0%E5%B0%B1%E7%AE%97/10152659027074409

整個服貿協定醫療部份最重要的眉角與最嚴重的漏洞,不是醫院部分的條文,而是下一條的醫療設備租賃業。首先,開放這個部分然後完全沒有持股與董監事限制,等於大開後門讓中資可以進來這個市場併購壟斷,之後就予取予求。醫療設備租賃業在中國就是這樣搞的,而且是特許行業,只有特定背景的人士或集團才能拿到該地區的證照,醫院完全就是這些公司賺錢的前台而已。去談服貿的人顯然對這個領域是外行,或是不熟悉中國醫療市場的細節現況,才不知道這個醫療設備租賃業才是致命的罩門。這個條文就完全讓前一條的醫院條文內容限制形同虛設。原先在醫院條文限制是財團法人醫院,而且只能以捐贈模式,就是以台灣現有的財團法人醫院相關法規,沒有所謂持股比例與盈餘分配比例的問題。原先去談判的行政官員應該是以為這樣就可以保障中資只進不出,而且主導權在以台灣人為主的董事會。但是加上這一個醫療設備租賃業的條例,等於是大開後門。首先,醫療設備租賃業大至直線加速器小至血糖機血壓機都可以租賃,一旦財團法人醫院有獲利,就可以藉著拉高設備租金的方式將盈餘洗出去,這一點以現有的相關法規而言,完全無法阻止。這也是為什麼醫勞盟的正式聲明會強調必須先健全現有財團法人醫院的會計規範,並嚴加罰則,否則對這個金流漏洞完全無計可施。另一方面,醫療設備租賃業是高度資本囤積的產業,市場競爭完全是仰賴資金的口袋深度。中資若是結合中國的銀行與金控進入這個市場,以目前雙方的規模差距,台灣本地的資金勢必難以抗衡。一旦這個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競爭之後被並構成寡頭壟斷甚獨佔市場,台灣醫院對設備租賃的議價能力將會大幅下降,醫院經營的成本一旦提昇,血汗醫院的情況更難改善。
-------------------
上面的分析乍看之下頭頭是道,沒有經驗的醫學生讀過「那還得了!」,趕快去包圍行政院。

我讀醫學院是免費的,讀博士也是免費的,十年前,我也像許多醫師一樣只懂醫學,但我能免費獲得MD, PhD頭銜,當然也具備相當的投資觀念。我跟我另一半交往時,看重她一項特別的優點她台大財金系畢業,在銀行工作兩年後出國讀書,家人給她三萬美金,她讀完MBA + PhD後,三萬美金變成十萬美金,她靠著 "獎學金" 在美國撐了六年。婚後,我的書架上多了Fundamentals of Economics」、「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Finance之類的書。

醫療設備租賃業,台灣行之有年,只有數百萬至數千萬的貴重儀器適合這樣經營,一家醫學中心頂多十幾台,醫儀公司必須派人定期維護,順便打廣告。上述幾千塊錢的血糖機、血壓器,醫院裡多如牛毛,如果也用租賃,公司要雇大批的人員去醫院管理成千上萬的血糖機、血壓器,這些原本是醫院裡護理人員在做的事,醫儀公司會用租賃方式去經營這些小東西嗎?大陸怎麼做我們不管,在台灣也許行不通,否則早就大行其道了。

再來看這句「醫療設備租賃業是高度資本囤積的產業,市場競爭完全是仰賴資金的口袋深度。中資若是結合中國的銀行與金控進入這個市場,以目前雙方的規模差距,台灣本地的資金勢必難以抗衡。
」讀起來挺嚇人的好像台灣只有醫療產業,台銀、富邦、國泰、中信等銀行沒事可做,只有貸款給 "醫療設備租賃業" 最賺錢,而且還拼不過中國的銀行。究其實,醫療並非真實的產業,而是要靠其他產業間接挹注資金才能讓醫院提供醫療服務。

理論的推測不等於實際情況,學測如果一切都如版主推論,74級分不會入成大一階,北醫也不會超篩至510人!當你閱讀某篇個體戶的服貿觀點時,就像閱讀版主的學測分析,理論的推測不等於實際情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leemc 的頭像
    wleemc

    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