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96
是我人生的另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夏天我來到美國德州的休士頓。休士頓是美國第四大城,人口僅次於紐約、芝加哥、洛杉磯。來美國的收穫之一是瞭解台灣看不到的地理現象,以前在書本上提到平原和沙漠,我住在台灣三十多年不曾真正見過這樣的地貌,也很難體會它們形成的原因。

德州有兩種主要地形,其一是廣無邊際的平原,其二是廣無邊際的沙漠。我們不曾走進平原,就體認不出它的廣闊,更無法洞悉平原與山、平原與海的關係。休士頓靠海,海洋有水氣,因此當你開車往內陸走200公里,你會發覺窗外景觀逐漸改變,那種改變可以用「乾」來形容,因為離海越遠水氣就越少,此時要拯救平原就要有夠高的山能積雪保水,夏季冰雪融了就可灌溉平原。如果沒有高山怎麼辦?你往內陸開400公里若沒遇到高山,平原會逐漸沙化,600-800公里之後平原將轉為沙漠。美國東西兩測都是海洋,因此沒有那種戈壁式的沙漠。儘管四週一片荒蕪,地上仍會長出數種非常原始的,這些草只在春雨下存活一兩個月,每年四、五月後就逐漸枯萎,但它們的根仍牢牢深植於地表,因此,美國的沙漠仍然有高速公路,這些草阻止地表全面沙化,不像戈壁沙漠會出現沙塵風暴轉換整個現有的地形。

旅居美國四年,我的足跡踏過2/3以上的州。看過美國的大山大川之後,我才真正瞭解中國的地理。長江源於青藏高原,高原上長年積雪,這就是長江水源不斷的主因。長江流域多山保水,因此江南總是綠油油的一片。相較於長江,黃河就沒那麼好命黃河雖也發源於青藏高原,但流經之地,山不多且不夠高。黃淮平原往內陸延申600公里之後遇上不夠高的黃土高原,這種高原無法累積足夠的冰雪,因此土地逐年風化成沙流進黃河。青藏高原上的水一定要流下來,黃河也一定要找出適合自己的水道,無奈黃土高原與黃淮平原上的地質鬆散不利河川切割,因此歷史上黃河幾經氾濫改道形成今天的主要河道。中國北方乾旱的主因在於內蒙少有終年積雪的高山,蒙古高原的平均高度還不及台灣的玉山山脈,因此一個戈壁大漠就此形成。

沙漠裏若有一座聳立的高山,山上若能常年積雪,雪水從山上流下來灌溉方圓數十公里的土地,一個沙漠中的綠洲商城就會形成。在美國加州與內華達州交界處開車,你可以看到這種奇妙的綠洲,半個小時之內,窗外景觀從黃轉綠再轉黃,抬頭仰望可見一座靄靄積雪的高山。古人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現代人很有福,不必行萬里路,我的畢業旅行開車7000 miles,相當於11200公里。車行老闆看了里程表,眼睛睜得好大。

P.S. 上面的照片是五月初攝於內華達州的沙漠區,地上的草逐漸枯萎,七、八月後會全部變成乾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