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_545640_1  
教改二十周年,李遠哲即使厭倦了台灣人對他的批評,二十周年的座談會他必須出席說幾句話。時間倒推二十年,也就是民國八十四年,李遠哲在電視節目中有一段陳述:「台灣男生大學畢業二十二歲要去服兵役,對個人及國家都是一種浪費。」這句話顯示他只能待在大學教書,不適合出來談國家與教育,因為在他腦子裡,大學畢業出國讀書才是人生的正軌,其他經歷,包括服兵役都是浪費時間。李遠哲大學畢業沒當兵,碩士畢業後出國留學,然後一生做學術研究,從沒實際接觸研究室以外的真實社會。李遠哲用他個人成功的學術經歷,套用在台灣社會來辦教育用廣設大學來達到教育均等顯然是行不通的。民國84年,大專院校只有52所,聯考錄取率40-50%,在李遠哲學術救國的崇高理想下,現在大專院校增至170~所,聯考錄取率95%以上 ,造成大學學歷貶值。台灣當前的問題是
1. 技職專校升格為大學勞動技術薪水不低,但卻找不到人
2. 產業擴張受限,老闆進用大學生有太多選擇,他們寧可壓低薪資從中後段普大挑選適合公司的人,也不願加薪雇用較有潛力的前段普大畢業生。

我觀察大學甄試入學四年,台灣想仿效美國的入學方式,先考學測,類似美國的SAT,然後依據考生提出的各項資料來顯示學測成績以外的能力。台灣一直不願正視「考生的家境」問題。以英文來說,家境好的,從小開始上英文班,作文很容易拿高分,家境差的,努力學文法背單字,但缺少聽覺的輔助,很怕寫英文作文,英文要拿15級分,很難面試要他們說英文,更難。美國十幾年前就注意貧富不均對教育的影響,許多大學在招生時要審核家庭資產報表,將考生分為「富有、小康、貧窮」三群。假設有六十個名額,三群平均分配,若以台灣的國立醫學系為例,家境貧窮的考生73級分就有機會錄取可以享受便宜的學費國家級的教育資源台灣的大學生私立七成,公立三成但高教預算私立只拿67億,公立大學拿460億。一個台大學生一年花掉政府41.7萬元補助預算,私校生只分到2.5萬。醫學系學費較貴國立的與私立的受政府補助的差別更大

20493  
台灣「繁星」看的是高中在校排名,無法真正顧及貧窮,國立醫學系繁星甄試依然要74級分台大醫學系個人申請不僅要75級分,第二階段還設計貧窮考生無法達到的筆試與實驗考題,窮學生幾乎不可能從學測甄試打進台大醫學系。昨天「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
(Thomas Piketty) 來台演說,強調用「課徵富人稅」與「教育機會均等」來縮減貧富差距,他以哈佛大學為例,學生來自全美國最有錢的前百分之二家庭,比例仍然過高美國稅重,依照皮凱提的看法,貧富不均的問題來自教育上的機會不均。台灣稅輕,外加教育機會不均等,貧富差距的嚴重性必然超越美國。版上常有人用級分來衡量科系,這種人越多,台灣貧富差距會越大,因為社會輿論影響教育決策,人越有錢發聲機會越多,他們為其子女發聲,若要把學測甄試錄取區分為「富有、小康、貧窮」三群,勢必遭到「富有、小康」兩群家長的反對。今年十一家普醫個人申請525個名額,只有輔仁(22)、中山(70)、慈濟(28)一階是73級分 (24.8%),其他全都要74級分以上 (75.2%),窮學生再努力也難考到74級分,更別提75級分想進台大醫學系了。

教改二十周年,台灣犯下廣設大學的錯誤。如果皮凱提對貧富不均的看法是正確的,「課徵富人稅」與「教育機會均等」是挽救台灣的可行之策,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重重。
----- 
後記,一定有人想問版主:
國防醫學系是否可分為「富有、小康、貧窮」三群來招生?

國防醫學系軍校的限制,基本上已自然排除「富有」,極少家境富裕的小孩會去陸官入伍,更不可能適應軍校的團體生活。國防醫學系招生的特性有三:
1.
對軍旅有興趣
2.
家境貧困
3.
渴望經濟獨立
其他,主要是家長建議與個人意願。
由上面的數字可知今年73級分在普醫的名額只佔24.8%然而,
國防醫學系錄取所有報名的73級分考生,與普大醫學系相較,國防醫學系已經充分顧及弱勢家庭。

--------------
李遠哲:教改過錯不應全怪我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5752
「四一教改」今年邁入廿周年,當年擔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召集人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昨天表示,教改會是臨時編制,僅提供意見,既沒經費、也沒權力執行政策,過錯不應全指向他;他認為是台灣教育部長換得太快,很多政策還沒準備好就上路,「我委屈沒有關係,但對社會是非不分,感到很遺憾。」

李遠哲於一九九四年擔任教改審議委員會召集人,提出教改總諮議報告書,建議增加大學招生容量、廣設高中及推動多元入學等方式,紓解升學壓力。但也衍生廣設大學、技職專校爭相升格大學等後遺症,社會批評聲浪迭起;李遠哲也曾於二○○五年公開為教改認錯、道歉。

昨天李遠哲應台師大「教改廿年」學術研討會之邀,到場談教改。他說,當時接下教改審議委員會召集人是基於社會責任,但這只是一個為期兩年的臨時編組,「不應把單一對象當作教改過錯的焦點」。

他說,當初這份教改諮議書,是一份理念,只給教部參考,「沒說一定要這麼走」,是行政院和教部有共識才推動;對於目前博士、碩士滿街跑,就說「這是李遠哲的問題」,他反問「這是我作主嗎?」

談到教改,他說,「大家都有責任,我當然也有責任,」他並非卸責,而是太多人不了解,「尤其台灣的教育部長換得太快,九年一貫還沒準備好就上路,很多政策都是還沒準備好就上路,這才是嚴重的問題。」

李遠哲也質疑十二年國教,「十二年國教是免費嗎?多元入學搞了半天跟聯招沒什麼改變。」他說,十二年國教推動多元入學,但很多鄉下小孩已經出局,從國中就開始落後,高中根本考不好,升了學坐在教室聽不懂、也沒辦法發言,「這是教育暴力」,不只是升學管道的問題。

他認為,教改要成功,社會必須改革,政府鼓勵「贏者全拿」的價值觀,製造不公不義的社會,導致家長的價值觀也是贏者全拿,根本不相信行行出狀元,很難推動多元化社會;社會不公不義,教改不會成功,「我們面對的將來非常黯淡」。

皮凱提以美為例改善不平等要靠教育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MAIN_ID=11&f_SUB_ID=270&f_ART_ID=546031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昨天來台表示,美國的不平等現象,教育機會的不平等是一大因素,金字塔頂端的家庭子女較容易進入頂尖大學,像哈佛的學生有不低比例來自全美國最有錢的前百分之二家庭。

教育被認為是改善社會不平等的重要關鍵,皮凱提指出,他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提出課徵富人稅的原因,便是寄望將這些稅收,轉投資在讓所有人能有公平的教育與醫療。

皮凱提並指出,在改善不公平的方法上,擁有公平受教育機會是很重要的一點,甚至比累進稅率更重要,但兩者都不可缺。

皮凱提在演說中指出,美國社會的不平等問題目前比歐洲嚴重,其中一大原因在於受教育學習技能的機會不平等,一般底層民眾想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並不容易。

他指出,美國雖有許多一流大學,但金字塔頂端人口較容易進入頂尖大學,家庭財富排在百分之五十以後的家庭子女,進入一流大學的機會有限,多數只能選擇到社區大學就讀。

皮凱提還比較亞洲與拉丁美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教育的投資,並從中感受到差異。他指出,教育制度應更透明,即使名為公平受教權,但政府給學校的資金有差異,應檢視那些學生從公有資源中受惠。

他說,美國哈佛大學的學生,相當高的比例來自全美最有錢的前百分之二家庭,窮人家孩子機會則少得多;相較之下,法國在這方面的問題就沒有美國嚴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