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甚麼科好去,就去做內科吧!內科以前一直是某些醫師選科的備胎,在醫療崩壞的今日,情況更加嚴重,最近兩年住院醫師甚至招不滿。
考上醫學系那一刻是值得慶賀的,普大醫學系有11家,每家在考生心中都有一個定位。十八九歲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定位並不容易,去年報名醫學系的門檻72級分是參加學測總人數的前0.5%。有些人推甄上醫學系,因未達心中的定位而放棄,包括指考在內,有些人放棄好幾次醫學系,目的在追求一個滿足自己心中的定位。
學測與指考前0.5%的人,對醫學有興趣是一回事,把醫學課程讀出趣味來又是另一回事。如果醫學真的那麼令人感興趣,如果醫學課程真得那麼容易讓他們讀出趣味來,人體真正有趣的部位是「腦、心、肝、肺、腎」,但醫學生畢業後的首選卻是「皮、眼、耳、鼻、喉」。「腦、心、肝、肺、腎」是醫學的架構,也是內科的主幹,然而,內科卻是目前大多數醫學生選科的備胎。七八年前追求一個醫學系的定位,畢業後卻害怕踏進醫學的核心,撇開神經、循環、呼吸、消化、腎臟,醫學還剩下些甚麼?
支撐醫院的三大部門是內科、外科、急診,現在的年輕醫師選「內、外、急」這三科有點像高中生選擇讀國醫在入伍前的不安。有些醫師沒申請上想去的小科,被擠到內科時,醫院招聘住院醫師的情況類似軍校招生,不少人錄取內科沒放棄,佔著名額直到最後一刻才放棄,各大醫院內科部的招聘作業比軍校招生還困難。選擇內科就像選擇國醫一樣,心情複雜而忐忑-----我的日子要這樣過下去嗎?不是幾個月,是好幾年耶。尤有甚者,每年都有人進內科來做幾天就AAD (自動離院),有點像入伍生退訓一樣。
有能力考上醫學系,讀哪一間、畢業後做哪一科,最終的差別其實不大。選好目標,捲起衣袖,撩下去做,日子並不難過,做久習慣後,越困難的科、成就感越高。「我的日子要這樣過下去嗎?」好多時候,我也曾這麼想過,尤其是假日值班,看到外面陽光普照,自己好像是醫院的囚犯,值加護病房班更慘,連走出去曬幾分鐘太陽,到Seven買個東西都不行。生活在辛苦中總有許多趣事,如果把辛苦拿走,趣事不再有趣,反而顯得平淡而無味。
- Nov 14 Thu 2013 13:13
內科--選科的備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