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封閉的年代,軍校裡是怎樣,除非有一位軍旅出身的長輩告訴你,只要年輕時肯吃點苦,熬得過去就會苦盡甘來,不然,很少人會放棄大學、心甘情願去讀軍校。三十年前,「軍校」對大多數的年輕人而言是個神祕的地方;在半民主的專制下,台灣社會在開放中卻隱藏著陰暗的一面,尤其軍隊是新聞媒體從來不敢踏入的一塊禁地。

國小畢業後,我發覺許多同學進城 (桃園市) 讀國中,而我卻坐反方向的公車讀鄉下的學校。當時好羨慕他們每天進城出城,反觀我坐的公車一路上都是稻田。國中畢業後,我和一位要好的同學考上師大附中與台北師專,後來聽導師說他要去讀師專;當時還小,不清楚原因,年長以後才知道自己有多幸運,我父親把他的青春歲月耗在部隊裡,替我們家帶來溫飽;我可以選擇讀高中,但我的同學卻沒有任何選擇,因為他家種田,實在沒錢讓他去台北讀書。

十七八歲時,你若跟我說讀軍校有多好,我會嗤之以鼻,但我父親是過來人,他的軍旅生涯並不好,退伍後看著外面的世界,鄉下地方有更多比他辛苦的人;如果當初他沒去從軍,他也許沒有能力供我讀高中,而他在部隊裡的醫官朋友,退伍後每個人都拿著總統牌的醫師執照在街上飛黃騰達。

我父親沒逼我去讀軍校,或許他知道早期軍中的黑暗面,但他和眾多家長一樣,希望我讀國防醫學院來減輕他的經濟負擔;他也知道只要我讀國防醫學院,將來一定會比他在部隊裡的醫官朋友更好。他當年是這麼想著,似乎早就看穿我的未來,其後的事實也是如此。我相信民國六七十年代讀軍校的人,只要聽從長輩的勸告,「年輕時吃點苦,熬得過去就會苦盡甘來」,現在沒人在後悔的,讀國防的人更是如此!

下面有一則學弟家長的留言,我的看法是,當年資訊封閉,軍中醜事被許多義務役軍人退伍後在民間流傳,媒體無法涉入這些軍方醜聞,更沒有現在的政論節目可以對軍中不法之事提出批判;軍人被社會看輕的主因是部份志願役軍人不知愛惜軍人之名,軍醫也不例外,我曾寫過這篇「三總 - 民國七、八十年」http://www.wretch.cc/blog/wleemc/10342464,當年三總內、外科的兩大部門都變成醫院的金庫,你說院長級的人物如何?軍醫局長又如何?有讀者說我講國防醫學院的「黑」不到實際的百分之一,他恐怕讀不懂文章裡的弦外之音。

軍人是公職,軍隊屬於國家,在民主制度下,新聞自由是監督軍隊的不二良方,美國軍人受民眾尊敬的根本原因在此。軍校教的東西基本上與普大類似,關鍵在當年軍校招不到較優的學生,以致退伍後自然無法將所學舉一反三用之於社會。下面家長的留言中,最重要的一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錯,源頭活水是造就大江大河的關鍵,不只國防醫學院如此,所有的軍校都是如此。

之前在網誌留言中曾寫過,美國人的簡歷中若有過一段軍旅服務,代表他曾用行動來效忠這個國家,在專業領域中會受到極大的肯定與尊重。申請過美國大學的人都知道,當過兵的話,托福/GRE補習班裡熟悉美國國情的代辦人員都會提醒學生在簡歷上特別註明:(舉例) 1985-1987, military physician of 2nd lieutenant in ROC Army (1985-1987 年在中華民國陸軍擔任少尉軍醫),有人更誇張的把 "步兵OOOO" 都寫上去,刻意強調服役的事實,同時也向美國人表達曾用行動來效忠自己的國家
----------
在美國,你的上司會開飛機,並不稀奇,有私人飛機的,比比皆是,但開過戰鬥機的,就有如鳳毛麟角。我任職在一外商 High-Tech 公司,總部在加州矽谷,公司習於任用專業經理人。有一年,上司新官上任履新,大夥就聚集在他的辦公室寒暄、自我介紹,他理著一個小平頭,衣服稜線分明,在他辦公桌上,有一架非常醒目的 F14 戰鬥機模型;他眼神有力的說,他自 TOP GUN 退役,他曾是 F14 飛行官,在波斯灣出過任務。當時公司產品在草創初期,常需要業務、行銷、研發、品管各部門,即時有效溝通,他的軍人背景,也的確為新產品開發,帶來了一番新氣象。

TOP GUN (
悍衛戰士),這一部電影,不知風靡多少56年級生,他離職前送給部門每個人一片這部影片的錄影帶,至今我仍包裝完好,捨不得打開這一份充滿回憶的紀念品。
http://m.youtube.com/#/watch?v=WSWklRunZbs&desktop_uri=%2Fwatch%3Fv%3DWSWklRunZbs&gl=TW

上述案例,要在臺灣科技業複製,幾乎是難如登天,軍職一向與其他行業涇渭分明,我有一同學,研究所畢業,轉換中科院服國防役,六年後退役,又回到民間企業發展,由於有深厚技術背景,事業也一帆風順,但能直接由戰鬥軍種,轉戰科技業的管理職,很少見。

每個人當兵都有數不完的回憶,這其中是愉快、令人回味無窮的有多少,而其中不足為外人道,又知多少,我想這是多少服義務役人的夢魘,能得過就且過,畢竟這不是他們的主要戰場。在民間企業,遇到黑心不上道的老闆,你大可大聲的對他說,『我不龫了』,在軍中,軍法的緊篐咒,恐讓你動彈不得,只能甘苦受。

我有一學弟,在服役期間,遭受不當管教,讓他差一點,有當不完的兵,後來經由民意代表施壓,才總算全身而退,之後他就遠走他鄉,在UCLA 完成學位,最近他得知小兒唸醫學院,眼睛一亮,一追問,知道是國防醫學院,他質疑為什麼是軍校,我可聽得出,他那心中的痛,並未隨時間而淡去,那種痛,會一輩子烙印在心裡,無法抹去。

時代在變,軍校也會變,從版主的網誌,從入伍訓,我們也漸漸的目睹它的改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隨著網路資訊越來越充足,軍校也會得到更多人的注目,量變而質變,我深信會有那一天的到來,軍校重新贏得大家的尊重。

後記:在臺灣,幾乎都是當了老闆才去學 MBA,很少是拿到 MBA就被找去當老闆。在科技業,有技術背景,更是升遷管理職的最大本錢,軍官的養成教育與民間企業的領導統禦訓練有異曲同工之處,只是缺乏專業技能,軍職轉任專業經理人,有一定的困難度。

我當兵時,在台北某一級指揮部,那時辦公室的中校組長,遇戰情彙報,指揮若定,戰情分析,條理分別,那時心想如果將來有機會創業,他必會一個好幫手,只是一直沒有走出這一步。

我有一同事,因宿疾,朋友介紹至一頗負盛名診所求診,他說醫生非常自豪,問他為什麼手術自費昂貴,回答說是技術好,擁有 M.D., Ph.D, 國防醫學院畢業。前一陣子,轉換跑道,有一好友給我忠告,不論到那裏,絶對不能放棄技術,有技術,老闆對你屈膝彎腰,沒技術,他棄之如敝屣。

版主的看法:電機/資訊與醫學仍是目前較有出路的技術科系,但電機/資訊產業容易流於稍縱即逝的惡性競爭,未來的發展充滿潛在的不確定因素,即使你絕頂聰明,是個擁有三頭六臂的天才型人物,研發出來的產品只要略遜一籌則全盤皆輸。醫學則不然,永遠是「Practice makes perfect.」,只要擁有一項技術,可以用它吃一輩子。至於財務、金融、經濟等科系,能做得穩當保住鐵飯碗的人真的不多,因為可取代性實在太高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