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國90年秋天,我在林口長庚內科當R2run 加護病房時,私下處理一個病例,該病例以前在網誌中出現過。

 

一位女大學生跟同學出去旅行,途中身體出現不適,到當地醫院抽血發現是急性肝炎,轉到林口長庚時,她已因猛爆性肝炎,呼吸瀕臨衰竭。我在加護病房接到這個Case時,她已呈現肝昏迷插管的狀態。甚麼因素造成她的猛爆性肝炎?查不出來!病人在加護病房住一週後,身體出現浮腫,主治醫師認為肝臟移植或可挽救生命,家屬仍抱一線希望,問題在「肝臟從哪裡來?」

 

病人因肝衰竭出現腹水,肺部也有積水,事實上,她整個身體都是腫的。我觀察病人一週,她一進加護病房就癱在床上依靠呼吸器,瞳孔對光反應極差,主要原因是血胺 (Ammonia) 過高而造成腦水腫。

那天晚上,家屬找我詢問病情,對換肝一事想多做瞭解。我對家屬提出自己的看法:

1. 你希望換肝後,女兒終身臥病在床嗎?(你能照顧她多久?)

2. 如果有奇蹟出現,康復的機會很高嗎?(你能再看到一週前女兒活潑乖巧的模樣嗎?)

家屬十分理智,當天晚上就把女兒帶回家。

隔天主治醫師問我病人的事,我只告訴他 AAD (Against-advise discharge, 自動出院)

-------

變成植物人也要救,這算家務事還是天下事?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04294&p=2

70多歲的葉老先生在等公車時忽然倒地,被送到急診室的時候已經失去意識,腦部電腦斷層裡可以見到大片血塊。

「這是腦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性中風,因為血塊壓迫大腦,所以會陷入昏迷。」莊醫師仔細地解釋分析:「若想要積極治療就得動手術移除血塊,不過由於大腦已經嚴重受創,預後很差,可能會變成植物人。」

「那要怎麼辦?」葉老先生的女兒焦急地問。

「另一個方法就是採取保守療法,順其自然。」

女兒想了一會兒,道:「醫生,你一定要開刀救我爸爸!」

「動手術的風險很高,而且可能會變成植物人喔。」莊醫師又強調了一次。

女兒肯定地點點頭。

術後葉老先生住進加護病房,雖然命保住了,但是也如術前所預期的,成了植物人,需要長期臥床並仰賴呼吸器。當患者意識不清時很容易被痰噎住,所以一般會建議做氣管切開,也較容易脫離呼吸器。

莊醫師跟家屬做了幾次會談,但一直受到拒絕。「氣切可以做到較好的呼吸照護,也可以早日脫離呼吸器,否則便得長期住在醫院裡。」莊醫師苦口婆心地講。

「住多久都沒有關係,我們相信會有奇蹟,他一定會醒過來的。」女兒信心滿滿地說。

這是每一天都會在醫院裡發生的對話,也值得深思。

住多久真的都沒有關係嗎?當然有關係。當醫療資源變得隨手可得時,隨之而來就是耗用與分配的難題。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期待奇蹟的發生,但也有「義務」去思考背後所付出的代價。奇蹟當然曾經發生,但奇蹟發生的機會總是微乎其微。

這是單純的家務事嗎?當然不是。因為長期耗用醫療資源很自然地就會排擠其他人使用醫療的權利。所謂的「公共財」並不是「只要有繳錢,愛怎麼用都可以」,更非「有用有賺到,不用白不用」。

如果投入自己資源來等待奇蹟,那旁人無權置喙;但若是耗竭公眾的資源,來滿足自己的期望,那可就大大不妥。

更何況,生命本身就是奇蹟,其實並不需要用更多的等待來證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