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 JAMA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有一篇文章重新探討Hydrocortisone 是否能防止Sepsis (敗血症)走入Septic shock(敗血性休克)?這是個老掉牙的議題,研究結果是沒幫助。
http://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565176
臨床研究設計上要面面顧到,避免同儕這一點那一點把你的研究批評得體無完膚,因此考慮的因素太多,有時過分重視整體的P value,而忽略Hydrocortisone可能對個別病人有幫助。
Sepsis發生時,抽血做細菌培養,多半養不出細菌。三年前長庚醫院林杰樑醫師8月2日上午起床後感覺身體不適,當日下午即轉入加護病房,經葉克膜及高階抗生素積極治療,短短四天內死於敗血性休克。血液培養,沒有任何細菌。同年7月1日發生洪仲丘中暑事件,敗血性休克進展更快,發病一天即宣告不治。
Sepsis有一個起源,以洪仲丘而言,起源是中暑,那Sepsis的細菌從何而來?腸道。中暑引起腸道缺氧,組織水腫壞死,腸道免疫系統不再能阻擋共生細菌入侵血液。病發之初,血液中的免疫細胞(Neutrophil + Macrophage)功能很強,細菌入侵血液越多,免疫細胞就越活躍,吞食細菌或壞死的組織後,會引發Oxidative burst,產生過氧化物來殺菌,同時也會傷害組織。由於腸道免疫失守,細菌源源不斷入侵,血液中免疫細胞的活性也越來越強,足以消滅細菌(血液培養不出細菌),釋放出的Cytokines也越來越多,其中TNF-a 可繼續活化免疫細胞,也是引發Septic shock最重要的Cytokine。Oxidative burst與TNF-a 是 Sepsis演變為Septic shock的兩大禍首。
免疫細胞(Neutrophil 與 Macrophage)吞食細菌後,Oxidative burst 產生過氧化物可殺菌,同時也會傷害組織。
林杰樑醫師發病不到一天就Sepsis,細菌肯定不是來自呼吸道,而是來自細菌最多的腸道。當時血液培養不出細菌,因此有媒體報導病因不明(罕見病毒感染?可能只是Sepsis的起源),我認為是免疫細胞足以對抗入侵的腸道細菌,但過強的免疫反應導致Septic shock。
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10670/?act=
治療Sepsis通常會使用高階抗生素殺菌,若能及早診斷,用Hydrocortisone降低Sepsis初期免疫細胞的活性,預期能減少Septic shock發生的機率。但臨床試驗結果怎會 "有用沒用都沒差"?那之前為何有人認為有效?
為了使研究標準化,避免被同儕批評,JAMA文章中所使用的標準化Hydrocortisone如下:
The medication (Hydrocortisone) was administered as an intravenous bolus of 50 mg,
followed by a 24-hour continuous infusion of 200 mg on 5 days,
100 mg on days 6 and 7,
50 mg on days 8 and 9,
and 25 mg on days 10 and 11.
我認為每個病人病況不同,因此不能用標準化的Hydrocortisone。 Sepsis發生初期,只要Neutrophil夠多(比方說 WBC 6000, Neutrophil 70%),Hydrocortisone可以用兩天,接下來如果WBC 及Neutrophil% 居高不下,仍可再用一兩天;但如果WBC 及Neutrophil%偏低,就要立刻停止(臨床試驗告訴我們,用與沒用都沒差別)。基本上,Hydrocortisone可減少Sepsis初期免疫細胞過度活化對組織的傷害,至於Septic shock發生與否,應該與個別病人的病況有關,不能只看臨床試驗的P value。Medicine is an art based on science.
- Nov 08 Tue 2016 18:06
Hydrocortisone與Sepsis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