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初三,岳父岳母提議帶所有的孫子與孫女到后里「麗寶樂園」玩。麗寶樂園就是以前的「月眉育樂世界」,民國96年被麗寶集團併購因而更名。車子下了后里交流道,眼前所見都是風景名勝的路標,不一會兒就看到五顏六色的卡通式城堡,兩個女兒好興奮,車子裡充滿著小孩子的幻想與期待。

進入麗寶樂園的第一站是大女兒最喜歡的旋轉木馬,難以想像我們到這種地方排隊等半個小時玩這樣的兒童遊戲。兩個女兒在台北圓山的兒童育樂中心已經玩過好幾次,可是看到花花綠綠精雕細琢的木馬與戲台,小孩子仍不減熱情想坐上去體驗木馬上下移動的新鮮感。為了讓女兒感受親子同樂,我也騎上一匹木馬。每次陪女兒坐上木馬,當木馬轉動時,尤其在台北圓山,都會把我帶回四十五年前的春夏之際,父親剛退伍回家,我真正有了父親。

我母親來自雲南的大山,民國初年,大山裡的小孩不會接受任何教育;因緣際會她跟隨國民政府的軍隊來到台灣,前夫於逃離大陸時因病過逝,經過部隊裡的朋友介紹,她在台灣與我父親相識結婚。母親是大山裡的姑娘,一輩子想做的事只有養小孩、洗衣、做飯、縫紉、種菜、養雞等等,連坐上發動的汽車都會害怕,直到年近六十,她才敢外出旅行。民國57年父親退伍時,我已五歲,網路上有許多文章描述早年軍人的小孩會無意中把第一次見面的爸爸叫成叔叔,我相信自己兩三歲時也曾有過類似的情結與疑惑。五歲時,我已上了幼稚園,相對於母親,父親見多識廣,能教我算術與寫字,對我而言,他就像兒歌裡的「哥哥爸爸」是個偉大的人。


母親不識字,不可能帶小孩出遠門。父親退伍後的第一件事是帶著我們姊弟三人去台北圓山動物園。記得天沒亮我們就起床了,到達桃園火車站,父親教我們北上南下的概念。坐上火車好興奮,從此,我慢慢知道桃園北上的下一站是鶯歌,然後依序是山佳、樹林、板橋、萬華。火車過了樹林站後會穿越大漢溪的河床,在我童稚狹小的眼光裡,乍看橋下開闊的視野,有如茅塞頓開,台北是個讓人嚮往的地方。

當年圓山動物園旁邊是兒童樂園,父親十四歲當兵,歷經抗戰、剿匪、台海對峙,退伍時已經四十五歲,在他的觀念裡,帶我們出來是讓我們見見世面,學習比玩耍重要,想當然,他絕不會知道兒童樂園裡的旋轉木馬對小孩而言是多麼有趣的遊戲。或許就像某些網路文章寫的,他比較像叔叔,而不是爸爸;我們三個小孩,我很膽小有點怕他,就算兩個姊姊連撒嬌的勇氣都沒有,想玩卻不知怎樣向這位軍人爸爸開口。此後,父親因工作忙碌,為賺錢養家而辛勞,就再也沒帶我們小孩出去玩了;隔年我上小學,很快地從小學進入國中,高中以後我漸漸走進繁華的台北市。

麗寶樂園的旋轉木馬停了,大女兒乖乖下來,小女兒卻賴著不走,哭鬧中被拉下馬背。騎上旋轉木馬,我感受到的不是童年的樂趣,而是四十五年前父親退伍後替我們小孩所做的第一件事。在那個艱苦的年代,他想彌補軍人父親的空位,做法雖然有點生硬,數十年之後我才能體會,但在潛移默化中,那次圓山動物園的旅行確實對我發生蠻大的影響。


麗寶樂園的旋轉木馬停了,大女兒乖乖下來,小女兒 (照片如上) 卻賴著不走,哭鬧中被拉下馬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