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翻閱「台北榮總學訊」,October, 2011,看到下面陽明大五見習學生的文章,學弟妹們不妨參考一下外面醫學生大五見習的實況

那無法忘懷的日子 ─外科見習點滴
外科部見習醫學生 阮志翰

從一開始選擇科別和老師,不難發現到外科見習給予大五醫學生很大的彈性空間,可以至自己有興趣的科別觀察環境,以及平常各科老師的工作型態,對日後就業具有正向的幫助。因此打從一開始,外科部留下了一個好印象。

外科見習比內科見習更徹底的執行「早出晚歸」,因為必須兼顧「門診」、「手術」、「侵入性檢查」和「病房」。一位外科醫師若要做到四者都盡善盡美,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生活品質」相對之下成了不可避免的犧牲品,對於身為見習醫學生的我來說,更提前體驗到老師們工作的辛勞。「門診」見習時,雖然每一位老師看門診方式不大相同,但卻有其唯一共通點:「龐大的病人數量」。這樣的情況下很難有時間與老師討論臨床問題和病情,只能抓緊兩位病人叫號間的空檔,與老師討論臨床常用的治療方針,但老師都不厭其煩,頻頻教導我不同的病人其對應不同的處理方式。

相對於「門診」學習,在「手術室」裡的學習更為實際和新鮮。一開始我常常會忽視無菌觀念,常常需要學長和老師提醒。不過到了後來自己似乎得了「強迫症」,一旦進了開刀房,時時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是否有違反了無菌觀念,這代表著老師和學長的叮嚀發揮了效果,幫我建立了開刀房基本的觀念。如此一來,將會對病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避免不必要的感染產生。另外,不同疾病開刀方式有所不同,所用的器械也五花八門;每一項分解動作,每一項小細節其背後都具有很深的學問,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了解其中奧妙。

另外,各科少不了的當然是「侵入性檢查」,例如:大腸鏡、膀胱鏡、超音波、胃鏡等等。每天等待做這些檢查的病人不算少,老師們也都做到爐火純青一般,似乎成了身體反射的一部份。這方面的學習相對來說比較制式,因為大部分的病人檢查結果大同小異,檢查本身的技術和經驗似乎也不是身為大五醫學生目前應該要學習的重點,不過這些典型表現卻可以印證教科書上記載的重點,加深我的印象。

「病房」學習對於外科見習期間扮演較小的角色,所花的時間也較其他三者少。換藥的方式和引流管的照護與觀察,對大五醫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學習目標,因為一旦成為實習學生甚至住院醫師,每天都會使用這方面的知識。開刀後的照護更是開刀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環,因此許多老師都會在查房時不時強調外科執業過程中,開刀固然重要,可是手術後的照顧更是會影響一項手術的成功與否。

總而言之,三個月的外科見習讓我有一個深刻的體認:體力維持。每天早出晚歸對身體是個不小的負荷,在醫院又得承擔無形的壓力和家屬的期待,長期下來生活作息必須調整得當,才能在臨床上更為專注,這才是對病人最負責任的態度。另外,如何和病人相處也令我感觸良多,與家屬的應答也令我成長不少。感謝外科部的磨練,令我永遠無法忘懷這一段日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