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及檢查/檢驗報告使用英文有其歷史淵源。清朝末年中國開始接受西方醫學,1902年成立北洋軍醫學堂,1906年成立協和醫學堂,前者是國防醫學院的前身,後者於1917年由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接手成立協和醫學院。兩所醫學院創始之初分別聘請哈佛與約翰霍普金斯的教授前來講學,英文便成為這兩所學校的醫學語言。截至目前為止,協和醫學院仍保留當年的傳統,上課採全英語教學。


國民政府遷台後把中國大陸的醫學課程及觀念帶進台灣,對此影響最深的人是國防醫學院遷台第一任院長盧致德他出身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畢業後赴紐約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學成返回協和醫學院任教抗戰軍興他參與軍醫事務,國防醫學院遷台後,他擔任首任院長,把醫學英文從軍醫院帶進台灣民間醫院。

病歷使用英文好不好如果歷史如此台灣醫師成習慣,未來五十年美國仍在世界扮演舉足輕重之地位醫學英語化是台灣勝過中國大陸的資產之一立委要求落實病歷中文化現階段恐窒礙難行只凸顯立委沒議題可炒。要台灣醫師改變既定且方便的習慣,是一場醫學文化的革命,不是革新,而是返祖,基本上不可行。

--------------
病歷全英文太難懂立委要求衛福部落實中文化
衛福部(當時為衛生署)在2009年允諾成立專案小組,推動「醫療中文化」,但是目前僅有病歷摘要中文化,醫生詳細診斷的病歷依然都是以英文為主,民進黨立委尤美女和推動病歷中文化的醫療團體今天(9日)舉行記者會提出訴求,呼籲衛福部儘快落實政策。

前衛生署副署長陳再晉曾答應成立醫療中文化的專案小組,但同年監察院認為,衛生署未在期程內推動計畫和措施,身為主管機關又輕忽怠慢身進行監督建立病歷中文化規範的決定,因而提出糾正。

不過衛福部2014年僅推動病歷摘要中文化,在藥袋、診斷證明書、死亡證明書等進行中文化,病歷還是沒有落實中文化,且對於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的提案回覆,更是推翻過去同意推動的病歷中文化。
 
病歷中文化推動聯盟高克培醫師表示,人民擁有醫療人權,醫療資訊要有可讀性和親近性,這是普世價值。他說,醫術要和國際接軌,但是病人要和當地接軌,應該要用自己的母語去書寫病歷。
 
高克培認為,連中醫都開始用英文寫病歷,他覺得非常離譜。每當醫療糾紛發生時,最擔心的就是醫生修改病歷,但如果病歷中文化,病人有權看懂病歷,醫生就不敢亂寫。

法扶基金會秘書長陳為祥表示,每年對醫師民事求償大概有100多件,加上刑事會更多,醫療糾紛常發生在醫生診斷和病人囑述間出現問題。他說,醫病關係中很重要的是信賴,信賴需要溝通,如果病歷可以用病人理解的語言,就不會造成紛爭。

醫療團體呼籲衛福部,應該落實病歷中文化,並且依據《醫療法》要求各級醫療院所公布資訊,讓病患知道可以要求醫療院所提供中文病歷摘要,捍衛自己的權利。
 
尤美女表示,她已經提出《醫療法》和《醫師法》修正草案,且已經付委,會和立委劉建國繼續督促衛福部。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news/detail/b0548975-97c1-11e4-ad2b-ef2804cba5a1/?uuid=b0548975-97c1-11e4-ad2b-ef2804cba5a1
image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