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許多留言討論級分的問題,當考生看到自己的學測成績,再參考今年級分的統計數字,如果目標是醫學系,74/75 71/72 的心情會大不同,70 級分不用說 down 到谷底。版主曾經歷兩次大學聯考,很能理解那種心情的起伏。

高中醫學院之間有一道深水溝,有些人考高分可以順利跳過來,有些人分數不高但也憑著勇氣奮力跳了過來;國防醫學院是軍校,6/30以前,有人會在最後一刻從水溝對岸的崖邊硬撐著爬上來。國醫名額有限,包括版主在內,都因與國醫有緣,才能在水溝對岸替未來的學弟妹們加油打氣。

不管學測考幾級分進入醫學院之後級分」已成過去,當你還在想著大一普物、普化、普生只不過比高中內容多了原文書而已,當你仍沉迷於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時,有一天當你走進課堂,發現根本聽不進也聽不下一張張從眼前飛過的Slides,回想自己不是才剛考完學測拿到74/75級分?------ 教學門診時,坐在我面前的 Intern/Resident 都是當年的 73/74/75七八年下來,從他們身上很難再找到 73/74/75 的得意風采

讀國防,當年近半百,回首來時路
看到的無疑是人生最美麗的風景。有幾位 70 級分的考生不斷留言說明 70 級分今年一定能備上國防醫學系,不管最後能否備上他們的心情版主能理解,當年我也是很想讀醫學系才會走進國防。時間好快,一晃眼三十多年過去,我彷彿仍坐在前往台北車站的軍用巴士上準備搭火車南下鳳山,晚上十點,車窗外閃爍的霓虹燈藏著我的夢想,八十天後我回來了,在老國防的圖書館走馬看花想沾染一點醫學的氣氛。第一個讓我著迷的故事是 1983 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Barbara McClintock,她長期觀察玉米的顏色變化而發現基因在染色體上的轉移 (跳躍),連續好幾天,我尋找相關的中英文期刊閱讀,雖然仍是一知半解,但在民國70年代初期,大多數醫學生還認為「大體解剖」是醫學的第一門課,我則看到「生物化學」才是未來二十年主流醫學的發展方向。


昨天我寫著:「我的基礎醫學,生物化學讀過三本原文書--------」,學弟留言頗感驚訝,讀完一本都十分吃力。版主學長不是吹牛,是真真實實讀完三本生化原文書二年級寒假+軍事訓練週 (其實根本沒甚麼軍事訓練啦!) 我已經把 Lehninger 讀完一半開學後在合記書店看到 Harper 那本書插圖很多,於是把它買回來讀;學到DNA複製時,發現Stryer 這部份寫得比較好,又把它買回來參考 (還好版主是軍費生)。三本生化原文書與 Noback 神經解剖奠定我的醫學原文基礎,直到五年級,我仍時常翻閱這些艱深的教科書,細細品味作者字裡行間所表達的醫學概念往往老師沒教、考試不考的章節片段,那些文句最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技巧與專業功力。

要切入一本厚實的基礎醫學原文書
,並在修課當下瞭解那門學問的精髓,對醫學生而言的確十分困難,絕非單靠學測考74/75可以辦到,如果沒有苦讀的決心與耐力是永遠辦不到的。軍費生有薪餉可以買許多昂貴的原文書,國防醫學院則是醫學生苦讀的世外桃源,如果你想來 "拿薪餉打電玩",建議你花爸媽的錢去讀普醫,把好機會讓給有心想讀國醫的人。


軍費生選擇擔任住院醫師的醫院時會不會受到限制
是可以自由apply想要進入的軍醫院,還是會受支配呢?
留在三總、802803等都會的大型醫院的機會又如何呢?
若不幸到東部或外島的軍醫院,學習的機會會不會因此而減少?
此外,退役之後還可以繼續留醫院嗎,還是只有外出開業的一途?

還沒入門就
談這些問題言之過早如果你能比版主強,生物化學讀完三本原文 (Lehninger Stryer 是經典)神經學、免疫學、生理學、藥理學、病理學,都讀完且充分了解原文書的精髓,你的眼界與高度會遠遠超越上面的問題,甚至會覺得那些問題十分愚蠢。書讀通了,路自然會開,書讀不通,讀哪裡都沒人替你開路。醫學系大一到大五很重要,未來的好與壞,全在這五年----是用錢買不到的黃金五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