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台灣開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一路上總是綠油油的高山與田野,看習慣之後變成理所當然。第一次落地美國,我被加州的豔陽吸引,洛杉磯好大好漂亮。當我的同學開車載著我行經一段美侖美煥的住宅區時,我看到許多人家屋前的花園都有噴水的設備。當時只認為美國好先進,連灌溉草地都使用自動化的噴水設備。然而,洛杉磯南下開往聖地牙哥的 Highway 上,我難以相信沿途盡是乾枯的草地,配上炙熱如火球般的太陽,與飛翔在天空時而嘎叫的禿鷹,如果沒有汽車,如果車上沒有飲料與冷氣,誰會造訪這種死寂的荒野?

後來我發現,偌大的洛杉磯,美國第二大城,竟然是用水澆出來的!洛杉磯常年日照,缺少雨水,要從科羅拉多河引水,否則便是一塊死寂的沙漠。這個城市靠海,海洋的水氣也無法濕潤洛杉磯城。頭一回離開台灣,從沒為水煩惱的我突然頓悟,「水」才是人類經濟的命脈。生長在台灣,出門很容易就能看到青山綠水,一年刮兩次颱風,中央山脈夠高,把風擋下來,降下的雨水活絡了台灣的經濟,因為常年擁有,所以你不覺她的珍貴。


Parker Dam 到 Los Angeles 的灌溉水道 (由東向西),引自 Colorado River (由北向南)

世界經濟的源頭在有」的「土」地上,相對於自然,「人」太渺小了。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從沒料想到歐洲會發生那樣嚴重的經濟破壞及通貨膨脹,因而逮到機會對歐陸進行大量的經濟輸出,1928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整個歐洲工業國家。就在美國人春風得意,通用汽車公司老闆誇口「沒有任何力量會使我們不能有興旺的經濟和進一步的繁榮」時,一場空前的經濟災難悄悄來臨,這就是1929 1024日的股市崩盤與其後1930 年代的大蕭條;主因是歐洲需求減少,當時美國的經濟實力尚不足與歐洲抗衡。諷刺的是,1929 年以前的十餘年,美國經濟膨脹的因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歐洲的傷害,1930 年代的大蕭條獲得紓解卻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半段,美國對歐洲的軍事工業輸出。至此,美國深知,戰爭是經濟擴張的有利條件。

有人說,「創新」是美國強大的主要因素,其實,「創新」這種東西並非憑空可得,要有廉價的勞力去試驗,也要有廉價的勞力去實踐,賭的是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的機會。誰去試驗?新移民。誰去實踐?第三世界國家的廉價勞力。二次大戰後,美國的經濟擴張頂多再撐十餘年,像 1819-1928 次大戰後的十年一樣,如果沒有輸出對象就會發生 1930 年代的大蕭條;但如果能找到掠奪的對象,將「創新」所需的「試驗與實踐」成本壓低,就能持續提升對歐洲與日本的競爭力。

二戰結束後,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進行非武力的掠奪,這種策略基本上是有效的,但非戰爭性的掠奪不可能無止境的進行。美國人是人,中國人是人,韓國人是人,越南人是人,台灣人是人,大家都是人,經濟的活動就是人類的日常活動,被掠奪者不可能沒有感覺。1970 年代初期,一盎斯黃金價值 40 美元;2010年代現今,一盎斯黃金價值 1600 美元。如果美元可當外匯存底累積,我們從美元對黃金價值的消長就知道這四十年來,人們對美元價值的信賴降低了40 倍。美國是移民國家,當美元的信賴價值降低時,或可反映移民水準的相對降低。以台灣人為例,1970-1990 年代,許多學子為了赴美留學,力拼托福/GRE,當時只要用心,多半能如願。最近十餘年情況變了,能赴美留學的人多半是有錢人家的小孩,因課業趕不上同學,父母親花錢送他們去美國換個環境讀書。

展望未來,美國的創新力道將逐漸減弱,不僅是「試驗」成本提高,「實踐」成本也會提高,尤有甚者,在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創新」的半衰期短到讓人喘不過氣而疲於奔命。當創新變得越來越抽象時,人仍然要站在經濟的源頭---」的「土」地上。或許因為常年擁有台灣,你反而不覺她的珍貴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