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0 幾歲的榮民,因吞嚥困難到新竹某家醫院住院,診斷是食道憩室,如下圖左上角的洞。

食道憩室通常無症狀,但有時會塞滿食物,造成憩室承載過重的食物而影響食道蠕動。食道局部蠕動不佳,吞下去的食物就可能卡在蠕動不佳部份的上方。

病人二十多年前還在服役時就在三總檢查出有食道憩室,當時的問題不在食道憩室,而是胃潰瘍,最近十年也在榮總做過胃鏡,食道憩室問題一直存在,這次吞嚥困難是第一次發生。

在新竹住院時,腸胃科醫師做完胃鏡把憩室內的食物清除後,他恢復正常,可以正常飲食。內科醫師將病患轉給胸腔外科,外科醫師馬上安排隔天手術修補食道憩室。病人有點猶豫,於手術當天早上辦理自動出院,帶著病歷摘要來榮總。
我問病人現在吃東西都正常了嗎?
他回答:「完全正常。」
他女兒的疑問是:「真的需要開刀嗎?」

我不是外科醫師,但常轉病人給外科,一般而言,任何手術的相對必要條件有三項:
1.
惡性腫瘤
2.
病變會影響生活:例如經常造成疼痛發炎的膽結石、關節退化,不良於行。
3.
病變有潛在的危機:例如主動脈剝離,冠狀動脈狹窄無法裝支架。

除了上面三個相對必要條件之外,建議病人接受手術要三思:手術後會比較好嗎?
以上面的食道憩室病例而言,內科醫師應該建議病人調整飲食,細嚼慢嚥、儘量吃軟的食物,改變那種大塊吃肉的習慣,飯後多喝點水清除積在憩室的食物,也許終其一生都不會有第二次吞嚥困難的症狀出現。病人只有發生一次吞嚥困難,改變飲食習慣當可防止再度發生,手術後會比較好的機率不高,甚至可能帶來吞嚥時的異物感,本來好好的,弄個異物感回來,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