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學弟,次專科訓練被 Delay,當然心有不甘,尤其是比人家大好幾歲,才去做次專科訓練,心裡的滋味的確不好受;版主的大內專與消化系次專,整整比當過兵的同事晚十年,比不用當兵的同事晚十二年。我在當總醫師時,從不知當完總醫師之後,下一步該怎麼走;未來會怎樣,對每一個總醫師而言,都是一個大問號。跟我一起做總醫師的同事,目前有的在榮院、有的在市醫,有的在私醫,有的去開業;不管你有多優秀,再努力也是充滿無力感,軍醫院如此,台大與榮總不也是如此?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在總院的學弟,請不要看你高中同學正意氣風發做次專科,次專科做完問題才會出現。我在榮總遇過無數優秀的住院醫師,次專科結束後才知:天涯何處是歸途?我在當總醫師時,帶過一位台大畢業的住院醫師,他是神經外科出來 run 三個月內科的 R1;不用說,他很 smart,所有病人的病史與資料都能背出八九分,偶而看一下小抄。我跟他是不同校的學長學弟關係,只因彼此投緣,碰面常會聊天;從 R1 開始,我記得他意氣風發的模樣,到 R6 時已不復往日神采飛揚。最後一次見到他是一年多前,應該是 R7 的開始,我問他想去哪裡?他說只想留下來,離開榮總只能做週邊神經,甚至變成神經內科醫師。此後,我沒再遇到他。

「不管你有多優秀,再努力也是充滿無力感」,我看到網誌中,學弟的留言這樣寫著;然而,台灣主要的醫學中心,我待過長庚與榮總,在這兩個地方的住院醫師,到達總醫師結束前,同樣充滿無力感。最近有一位台大外科總醫師要去走醫美,我相信原因之一是 "" 要等很久很久。他的老師會建議他先去雲林或新竹待幾年,類似(但不完全是)軍費生的下部隊,然後在職進修博士,慢慢等機會---等三年不算長,等五年的人多的是,更多的是 "白等"。如果幹完總醫師,拿到次專科證書,馬上有主治缺等著,路這麼順,誰想離開台大?誰不想在台大穿上主治醫師的長袍?

現階段教學醫院的住院醫師都要有警覺,想在醫學中心級的醫院升上主治醫師,R1 開始就要準備 R3 結束前的 Paper,總醫師兩年內,另一篇 Paper 要成型,這樣都還未必有機會。我 R3 結束前,一篇 Cancer Research 被接受;R5 總醫師結束前,一篇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被接受;這樣就能升主治嗎?未必!R7 結束前,一篇 Hepatology 被接受,這像一陣及時雨,讓我順利升上副教授。畢業十八年,我才能真正擁有一間辦公室。

有讀者留言說,我的例子是「存活者的偏差,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體制下的〝存活者」這是對醫學領域不熟悉的人才會這麼說。假設台大醫學系每年畢業 100 名醫學生,有多少名能在 R1 開始的十年內順利升上主治醫師?5-6名而已!其他九十多名都可能在外苦苦等候 (陣亡);等太久不想等的,轉往其他醫院,最後也可能投入開業,甚至轉行走醫美。

我曾一再重覆,但有些學弟卻怎麼讀都讀不懂:知識像蝴蝶的翅膀,在巴西雨林中扇動,卻可能在德州大平原引起龍捲風。如果你從大一開始,考試只讀共筆,國考只讀考古題,原文書只當字典查,你現在被分發到地區級的軍醫院,試問,你如何醞釀一個刮起小龍捲風的能量?從進國防醫學院那天起,你那漂亮的翅膀曾經扇動過幾次?蓄積了多少能量?

如果你在母校曾經蓄積足夠的能量,分發到地區級的軍醫院又何妨?研究題材隨處可得,只怕你的能量不足,感受不到眼前隨手可得的好題目。第一篇 Paper 目標可定在台灣的 SCI 期刊,投稿至榮總發行的中華醫誌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算小試牛刀,練練英文;第二篇目標定在 Impact Factor 一分的期刊;不出十年,你的水平會在 Impact Factor 五分上下,退伍後,會有醫學中心級的醫院請你去。我相信,地區級的軍醫院不是你發展的障礙;你的障礙在你自己!

如果你的翅膀再也扇不起有效的能量,這不是國防醫學院造成的,你沒看見七成以上的醫師最終都去開業?國防醫學系與普大醫學系殊途同歸,等你年過四十以後,找一個自己的定位走下去,是好是壞,反求諸己,國防醫學院並沒虧待任何校友。M108 以下的學弟妹,國防醫學院有很好的環境讓你們蓄積能量,我相信真有蝴蝶效應,也許二十年後會在台灣醫界颳起龍捲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