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許多文章探索醫師在醫療糾紛中的處境

我出國前在大台北地區的診所與醫院做過四年的臨時醫師,時間不長,也算看遍人世百態。我的第一年住院醫師在長庚做,run 加護病房時,我養成一個習慣,慢慢跟家屬談及類似死亡率的問題。即使是心肌梗塞,病人才四十多歲,意識清醒、行動自如,我也會用解剖學的概念,向家屬說明最壞的情況---死亡。前一天晚上才在CCU (心臟加護病房) 與家屬談笑風生,第二天清晨家屬卻收到病人的死訊,這種情況屢見不鮮,病人家屬要告也不是沒有理由;但你若把死亡的可能性 (%)預告家屬,並寫在病歷上,病人一旦死亡,家屬也無話可說。

我曾寫過如下的病例
有一回過年,除夕前一天是我值班。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先生因上腹痛被送到急診室。本來以為是心肌梗塞,因為 Troponin I 16 ng/dl。可是心電圖,心臟超音波,CK-MB 值,看不出是心臟問題。經心臟科總醫師會診後,確定不是心臟的問題。其他檢查大概符合急性膽囊炎的診斷,我跟家屬解釋病情之後,簽了一張床安排病患住院。

年初四輪到我值班,凌晨被住院醫師叫醒。我到病房時,發現那位老先生已壽終正寢,身體早已冰冷。我拿起病歷,看到當天我在急診病歷上寫著「已與家屬解釋病患發生死亡的可能性」,他的兒子看著我無話可說,默默接受這個事實。

很奇怪,病患住院後,又會診一次心臟科,還是說心臟沒問題。那麼,病人的心臟怎會無緣無故停掉?我查了一下網路,急性感染也能造成 Troponin I 值升高。難道是病患住院五天後才發生心肌梗塞?

「死亡率」、「併發症」,醫師必須反覆告知病人家屬,並記錄於病歷中,一個簡單的習慣動作,常可免去日後的法律訴訟。

一公分的膽囊息肉,外面有醫師建議病患拿掉膽囊,我替他做過超音波後,也許會告訴他:要開刀可以,但有風險;不想開刀,你三個月來追蹤一次,也許五六年都沒變化;病人多半會接受長期追蹤。當然,如果膽囊內部已發生慢性膽囊炎,我會毫不考慮建議病人切除膽囊。

不要去羨慕整型外科,也不要盲目選擇牙醫系,麻醉的風險不是醫師能預測;有些特異體質的人,局部麻藥打下去,手術中間突然發生難以預期的心肺問題,新聞常常報出來;沒打過麻藥的病人,手術前要謹慎,解釋再解釋,不該賺的錢別去賺;當醫師,小心駛得萬年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