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6 總醫師那年有一次值班凌晨三點被叫醒,到病房時感覺好像不是要急救。聽完學弟的描述之後,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一位五十出頭的男性病人,大約五天前因急性胃出血到榮總急診室,當時因胃內有大量鮮血與血液凝塊,胃鏡無法找到出血點,因而給予輸血及靜脈注射 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 Losec, Nexium, Omezol),這是胃、十二指腸出血的標準治療方式。

PPI 阻斷胃酸分泌,將胃液 pH 值提升至 7.4,也就是體液的酸鹼值,這樣有助於血液凝固,達到暫時性的止血,待血塊消化分解排除,大約 12 小時後胃內就會清澈,此時用胃鏡較容易找到出血點,予以燒灼可避免再度出血。PPI 藥物與胃鏡止血技術的發展,加上醫療影像的進步,改變了胃、十二指腸出血的治療方式。二、三十年前,醫院急診室每天都有數名胃、十二指腸出血不止的病人需要手術切除約 2/3 的胃,現在不得已要做這種手術的病例十分罕見。

回到上面的病人,他入院後即禁食,隔日接受第二次胃鏡檢查卻找不到出血點。病人於第三天開始進食,觀察到第五天糞便由黑轉黃,並於次日準備出院。沒想到出院前一天晚上,胃再度出血,病人不知不覺睡著,家屬也在一旁陪著睡,等到護士小姐發現時,病人身體早已冰冷。

這樣的死亡病例並不常見,通常再度出血時有機會找到出血點;即使未再出血,做胃鏡時如果有耐心地去搜尋各個死角,也許能找到出血點,予以燒灼就可根除出血源頭。家屬一陣錯愕,我也只能據實以告。自從看過這個病例以後,我做一個胃鏡的時間要比以前多花 3-5 分鐘,總是會怕有甚麼死角沒看到。

有一次跟一位資深的主任坐車去開會,不知怎會聊到蔣經國總統,據說當年他住在榮總時,也是因胃出血在睡夢中走掉 (即使有脈搏及血壓的監控,發現胃出血,Vital signs 不穩時已來不及輸血),這讓我又想起上面的病例。經國先生本就有嚴重的糖尿病,加上民國 77 年沒有 PPI 這種藥,胃鏡技術無法與今日相提並論,即便是出血也只能輸血等著老天幫忙,不然進了手術室恐怕也是生死難料。

醫生一直在從別人錯誤的經驗中學習,希望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