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羅光瑞院長,M48期,民國三十七年進入國防醫學院,曾任職三總,後來轉任台北榮總。民國774月至833月擔任台北榮總院長。如果我要稱讚三軍總醫院,民國四、五十年代,三總的名氣正是像羅學長這樣的醫師建立起來的。難以想像,當我民國七十年代末期進入三總實習時,傳說中的三總完全變了樣。

羅學長早年致力於肝炎之研究,成就斐然 (詳見下文),沒當選中研院院士,真讓國防人感到遺憾。實在也是國防人自暴自棄,長期把自己鎖在軍醫的框架中,像小孩一樣替自己的懶惰找理由。我們的研究從民國六十年代末期就慢慢萎縮,而台大卻悄悄爬起,逐漸盤據中研院。是我們不長進,能怪誰呢?

我與羅學長原本並不熟識,民國 92 年我在榮總腸胃科做總醫師時,第一次看到他出席每週一的學術討論會。當時我還有眼不識泰山,傻傻地問同事,那位老先生是誰。腸胃科的討論會,總醫師都要選最近的文獻,每年上台報告兩次,似乎是這樣,他對我有一些認識。總醫師一職,我一幹就是四年 (R4 - R7)。腸胃科在某些方面有點像外科,老實說,兩年的專科訓練似乎嫌短;四年雖長,卻讓我累積不少經驗。

人生總有許多機緣,四年中我與羅學長漸漸有了些接觸,而那些接觸都是在很正式的場合,不可能有甚麼私下的交往。R7是榮總留人的極限,當時還沒有約聘主治醫師的制度。羅學長與我相差 34 期,我常常想,如果我不是他的小學弟,他會為我打那通決定我去留的電話嗎?國防醫學院的院歌,「源遠流長,桃李成蔭,-------」,想到羅學長,真讓我感激不盡。

由於台灣人口中曾經感染 B 型肝炎病毒的比例遠高於全球其他國家, 所以為數眾多的帶原者遂成為臨床研究的對象,提供肝病研究學者許多的機會。而以宋瑞樓、羅光瑞為主的研究團隊,果然也沒有讓飽受肝炎病毒折磨的國人失望,除推動施打疫苗計畫有效地降低台灣小孩肝炎帶原率和罹患肝癌率,一系列研究成果也陸續在國際權威性雜誌『刺胳針』、『肝臟學』、『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胃腸學』等刊出,獲得國際生命科學研究專家相當程度的肯定。而宋瑞樓、羅光瑞更因為在肝病上的長期研究表現,獲得美國癌症學會 (AACR) 表揚。
    根據『肝炎聖戰』一書的記載,在一九八一至九二年間,以單篇論文影響指數 (被全球學術界引用的次數) 來看,台灣排名前廿名的論文中, 就有十篇與肝炎相關。而在個人表現方面,剔除外籍學者,台灣生物醫學界學者的平均論文影響力 (每篇論文平均引用次數) 前十名當中, 肝炎學者就占了六位,並且包辦前四名。此外在個人論文引用總次數方面,肝炎學者的表現更驚人,前十名當中有八位學者屬於肝炎領域。這些數據資料或可證明,相較於其他的醫學領域,台灣在肝病研究的成果的確受到某種程度重視。也因此肝炎研究學者陳定信及廖運範等人,都身兼許多國際學術刊物的編輯,帶領台灣走向國際學術舞台。
    台灣能夠在世界肝病研究領域中嶄露頭角,有幾個關鍵性的人物特別值得一提。獲得第一屆「總統科學獎」的台大肝炎研究團隊開山祖師宋瑞樓,及身先士卒接受疫苗注射的前榮總院長羅光瑞當然是首要人選。而美國籍的肝病研究學者畢思理(R. Palmer Beasley),帶動整個台灣肝炎研究的風潮, 並且縮短台灣和國際間的差距,也功不可沒。畢思理與現任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及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長涂醒哲等人, 以流行病學研究證實 B 型肝炎病毒感染與肝癌發生具相關性」的論文,至今仍是世界肝炎研究的經典作品。雖然此研究大部分的功勞都歸畢思理,但也給台灣帶來許多啟發和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