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實習醫師Intern變成「銀(In)(ten)」,有人能說出典故嗎?
現有的Intern訓練中,三總的訓練源自版主年代,經過時代變遷為了訓練畢業後獨當一面的醫師在部隊發揮功能,其中有許多的變與不變,在保護主義瀰漫之下是當今所有醫學中心之中較正常的訓練。

如果要比較,版主說一下當年在三總最辛苦的一個月,整形外科。不合理的訓練叫磨練,三總整形外科當之無愧。如果沒值班,清晨鬧鐘播4:30十一月天還沒亮,五點前要到病房換自己病人的藥。六點,三個Intern一起換燒傷病人的藥。七點查房。八點以後Intern分兩組,沒進開刀房的繼續換外圍病人BID上午的藥,床數多到BID上午的藥換到中午不見得換得完,下午的藥要換到晚上十點。三天值一次一線班,如果沒值班,晚上十點抱著病歷回宿舍用打字機打到不知不覺睡著。假日如果沒值班,換完BID上午的藥,過中午才可能離開;假日值班就很慘,中午小睡片刻,下午從兩點開始換所有外圍病人的藥,通常要換到晚上十點以後,包括大燒傷病人的藥,自己一個人使出渾身解數去換,懂的人都知道That’s incredible

當年Intern-1選內科Course時,聽說急診室按時上下班,不用打病歷,又能學到東西,於是我傻呼呼填了一個月的內科急診,上班之後才知道被傳言騙了。十二月31天,每天上班12小時,總共上30天班,只有日夜班交換那天連上24小時班,休息一天。急診白班超忙抽不完的血打不完的IV做不完的EKG,追不完的報告。

另外,版主當年Intern第一天值班就是站在第一線比較一下,如果現在三總是溺水式訓練,那版主當年是在烽火下鍛鍊出來的。即使是溺水式也還好,嗆過一次就開竅了

最近有一篇文章打怪的學習歷程讓我失去了理想Intern 的部分如下:

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55142

醫學生們在畢業前一兩年成為醫院內部最基層的人力資源實習醫學生(Intern)。實習醫學生得負擔3~5位住院病患的基礎照護,如問診、協助打病歷摘要、開處方和術後換藥等工作,偶爾也會要完成資深醫師交待的作業。

以外科為例,實習醫學生的工作包括病患受術後傷口照護的藥物或簡易器材更換,但當醫院有大量的手術需求時,實習醫學生就得整天忙著幫病患換藥,反而學不到怎麼問診、跟手術或開處方等。小林回想當實習醫師的經歷,常會有種藥永遠都換不完的錯覺,「其實常常不知道自己今天到底接了什麼樣病人,問主治他,也因為自己太忙了根本沒有時間教我們」。
----------------------
在三總當過Intern的人看完之後應該會哈哈大笑難怪洪仲丘被送到天成醫院從醫官到天成醫院急診室的醫師花了一個半小時都不知道洪仲丘是中暑也難怪衛勤訓練中心會從陸軍回到國防醫學院」。從民國68年到104年,36年來都是由陸軍替陸海空三軍各部隊訓練義務役醫官,洪仲丘之死戳破了台灣醫學教育毫無品質的大問題去年國防醫學院悄悄收回衛勤訓練中心(陸軍不敢要了)廢話訓練義務役醫官當然要由國防醫學院來負責今年可能是末代義務役醫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