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醫界與健保署有一件小糾紛,是關於植入性胎盤(Placenta accreta)產後出血可能要施打Factor VIIa,這種蛋白製劑一針台幣15萬。
https://www.facebook.com/jinchung.shih/posts/10210991839733335?pnref=story
我覺得不管誰來當衛福部長都沒辦法解決健保的財務問題,這問題也不是建立轉診制度就能解決,健保餅就那麼大,不管怎麼改革(DRG, 轉診, 增加點值, 核刪審查具名等) ,錢都要發下去,只是發到誰手上多一點或少一點罷了,根本的解決之道仍在經濟成長,依照現況看來,短期內是無解。我比較感興趣的是爭論中的 Recombinant Factor VIIa(rFVIIa), 這個蛋白製劑是將Factor VIIa (Factor VII activated, 即活化的Factor VII) 的cDNA送進 baby hamster kidney cells(BHK cell),因為FVIIa cDNA已嵌進BHK cell的染色體(Genome)中,所以能在BHK cell中穩定表現,並利用這種細胞來生產Factor VIIa,因此稱之為rFVIIa。
rFVIIa是一種很特別的凝血因子,打進血液中與Tissue factor(TF) 結合,附著在血小板上,只要血小板不破裂,rFVIIa-TF不會進一步活化凝血反應,因此一針 rFVIIa 打下去,血液中的 FVIIa 可達正常濃度的1000倍,但不會在 "全身" 血液中引起血栓,當有不當出血時反而可以促進 "局部" 凝血。下面是凝血反應的機轉:
請注意Extrinsic pathway中的VII activated 就是臨床上使用的rFVIIa。
1. 一般情況下,只要片面使用rFVIIa(不必管Intrinsic pathway),出血時血小板破裂,rFVIIa就會行使功能,讓凝血反應進入Common patheay,幫助局部血液凝固。
2. 只要病人沒有罕見的Common patheay中凝血因子基因缺陷,任何手術遇上大出血,垂危的病人躺在Table上醫師無計可施時,注射rFVIIa可能逆轉大出血,讓即將失敗的手術轉眼間大功告成。這就是Placenta accreta在產後血崩的救命處方。
3. 內科病人的出血,在沒有藥物可用時,用rFVIIa可能改變垂危的病況。
4. 如果rFVIIa價格合理(也許十年或二十年後),rFVIIa可能改變內外科出血的治療模式。
- Oct 20 Thu 2016 00:44
rFVIIa--最近網路醫界的爭議
能詳述
何為銀彈訓練方式?
早已精疲力盡
怎會有時間看完那一堆原文書?
依現有醫學系課程規劃 版主曾斷言,9成5以上學生(搞不好9成9)
在校期間 無法看完那些原文書
那是否意味只有前5%才適合留三總?
讀完上述原文書 真的是高難度!讀區段都已力竭,如何有效安排各原文書k的順序?
以下這些原文書真的唸的完(/懂)嗎?
...................................................
生化: Lehninger + Stryer
分生: MCB, Darnell
生理: Guyton + Ganong
免疫: Janeway Immunobiology
神經: Barr + Noback
病理: Robbin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藥理: Katzun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內科學: Harrison
沈富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批判健保制度設計有錯
在健保初推動時,沈富雄主張健保應該回歸保險精神,保大不保小,以免製造資源浪費。沈富雄當初提出全民健保修法五原則,希望兼顧醫生、病人與國家財政的權益,可惜未被接受。
我以為醫學生在學期間要多方涉獵與嘗試
不同的領域(法律 經濟)都可以接觸
課業的部分
念共筆應該就能應付考試了
為什麼非要讀厚厚的原文書不可呢?
謝謝!
多數還付得起!
大病所費不貲:
的確需要健保!
數位影音教學平台
各校都會現場即時錄製各門醫學專業科目之上課全程影像資訊
學生只要有心學習 可以重複播放到理解而止
其次搭配共筆(其實錯誤蠻多的)
熟悉完整課程內容後
輕鬆讀原文書 應該就容易達標(讀完一托拉庫原文書)
即
完全瞭解授課影音內容~次k共筆~再完整的看原文書
讀通原文書 實力必快速大增
說容易,但醫學要記憶的東西太多了
有幾個真能投入那麼多時間?
各位看官,有更好方法嗎?
你先起個頭好嗎?
在醫學系任教專業科目的教授們
會不會想把各科原文書編寫成一套類似高中補習班講義的教材(重點+範例+習題)
上課的時候就如補教名師那樣講授
這樣的話 同學們也省去時間做共筆
畢業時要考國考更能匯集一套精美的複習用書
如此一來
學生的學習意願和效果是不是更好?
大三上4000頁
大三下3900頁
大四上6000頁
上課投影片遠多於此數目
連榜首都看不完共筆
整合式教學 縮短休業年限
醫學教育沒有出問題嗎?
是陰廟內
普羅大眾的心聲(那就有討論空間),還是個人觀感(有人樂在其中)?
很多優秀者前往總院
特別是桃園
難道與銀蛋操過頭有關?
(還是R比銀蛋更操?)
真所謂一朝被蛇咬
10年怕草繩?
感覺
人生過程程 遇蒙古大夫機率變大了
上各校FB瀏覧一下。甚有
台大醫過不了國考 與最低分略過者
都還快樂Po文昭告天下
成績不好書讀太少 外科我來了
這種心態 唉!
這種人未來用經驗常識
從事醫療工作
不會誤人誤己嗎?
外科沒人要
未來會製造很多只會手眼並用外科醫生嗎?
很多優秀者前往總院
特別是桃園?
此話的根據是哪來的?
有沒有實證麻煩秀出來給大家看一下
謝謝
其他總院有實證的也可以拿出來
雖然台大醫學有些學生玩心較重
當初入學考試他們是全國前一兩百名
那個程度跟其他人還是有差
這些差距是很難靠後天的努力追上的
有人喜歡英雄崇拜
自己去台大醫大五丶大四的FB看看吧
(它校亦同)
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
虛耗大學黃金四年
成就會高?念醫學系狂玩4年也可以靠高智商行醫?
各醫學系重考生近半
對醫學沒興趣的有之
整天打電動的有之
整天不上課関在宿舍有之
整天放閃有之
雄中永遠校一
4年後國考5多百名
他們很聰明沒錯
聰明人有時是會被聰明誤的
天賦加勤勉
才能頭角崢嶸。
台大醫有之!
陽明醫有之!
成大醫有之!
北醫醫有之!
長庚醫有之!
.................
難道......
國醫醫又何嘗不然??
頭角崢嶸的優秀畢業生各校都有!
十足草包的兩光畢業生各校亦有!
就是這樣!
看嘸?
#23回应#22
免得整天在那禍國殃民
http://www.peoplenews.tw/news/d7353fd6-9c66-4e9c-b837-acb354c1fde5
引用別人的文章
呵呵
以台灣2,300W人口而言,
健保每月的確可以節省天文數字般的費用,
用來給付大病!
況且,
看小病掏自己口袋的錢,
才不會"逛醫院"!
當然,
其他說法不外乎都是閒扯蛋!
再鬼扯下去?
真的只是有失斯文嘍!
個人也不屑奉陪下去了!
假設一個家庭每個月花五六千塊看小病,
就診所掛號費則要掛35~40回,
台灣一個家庭平均~3.6人,
一個人每個月診所掛號~10回,
這不太正常吧?
況且,
自費看個小病──多數還付得起!
大病所費不貲──的確需要健保!
小病自費、大病健保,
否則,
再多的錢也支撐不住健保!
醫護除了血汗、仍是血汗!
自家子女若是醫師,
學成早晚被迫放棄家鄉,
尋求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
不能單單歸就於健保
台灣健保修改的方向
如果要往保大不保小的方向前進
就必須考慮到後續的社會效益是否真的比較大
到底
這些錢到底要拿給多數人去看感冒?
還是拿去保少數生重病的人?
兩個方案對社會的影響會是怎樣?
以上都值得討論
這也是為什麼版主提到台灣社會安定跟健保的關聯性
還有美國的社會治安和醫療環境
健保制度是社會結構的一環
所以版主一直從經濟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
至於血汗醫護
希望版主可以討論一下
去年前30名
想留在三總的,少於5名。
回抽被迫留下的,心中不舒暢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