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公費制度是由國防醫學院老院長盧致德所創,民國六十年代他想比照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模式建立一所公費制度的醫學院,就是現在的陽明大學。民國七十年初,我讀國防醫學院時還能從老教授口中聽到陽明學生的不滿,有些管理制度適用於協和,也可在國防比照辦理,但用在陽明就完全行不通了。

民國7185(週四)我到汀洲路的國防醫學院報到後,理了平頭,換上軍服,當時帶我們的實習幹部之一是現在的司徒院長。那個年代的國防醫學院仍保留盧致德院長一派協和的作風,報到那天是週四,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週六中午吃完午飯後「放假」,週日晚上收假,811
日晚上我們新生坐上南下的夜車前往陸官入伍。「邏輯思維」主持人羅振宇曾描述早年的協和醫學院,摘錄幾項我在國防醫學院的親身經歷:
「當時協和醫學院內部有一個詞叫協和臉,就是整天一張苦瓜臉,因為學習太累了。」

「協和醫院給學生,包括教授、老師提供的伙食非常好。下午4點多鐘一道茶點,晚上10點多鐘還一道茶點,但是根本沒有人有食慾去吃。」

「協和醫院的教學管理制度極其嚴酷,它用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淘汰。」

我讀國防醫學院七年,沒掃過廁所,沒整理過宿舍外的環境,這些在當年全是老班長替我們做。民國72年初剛過完年,新生因為入伍訓延遲開學,期末考也推遲,當我正在準備期末考時,我們連上突然多了將近二十位被當下來的學長,兩個連就是四十位。讀過醫學院的人都知道,不需要絕頂聰明的人來讀,也並非國防醫學院入學門檻低,所以要當那麼多人,盧致德院長的北京協和不但如此還更嚴格。早年陽明醫學院採取國防醫學院的制度,其中還包括教官對學生的生活管理,遭到學生嚴重的抗議。網路上有一篇文章寫協和醫學院:
http://www.libnet.sh.cn:82/gate/big5/www.library.sh.cn/dzyd/spxc/list.asp?spid=3225  
「這裡綠瓦頂白欄杆,找人打燈號,見面說英語,行路帶小跑,辦事死規矩。」
「當時協和所用的教材、參考書,全是英文。圖書館中的絕大部分書籍和雜誌,也是英文的。當時的協和課堂、實驗室、病人病歷、病房巡診教學和學術討論……全部用英文。即使是中國師生間的日常交談,也用英文。」
驚人的淘汰率,優中選優,隨之伴行的是學習緊張和無形的競爭壓力,許多畢業生後來在回憶時都有描述,甚至有人用了磨難這個詞。」
「學校對學生要求極為嚴格,從專業學習到言談舉止,都必須一絲不茍。------同學們進取心很強,個個爭先,力求學習好,有禮貌,準時,認真,信實可靠。學習再緊張,也注意儀表整齊地出現在教師面前。」
這些規章可以用在國防醫學院,但用於陽明學生就窒礙難行,公費生制度逐漸在現實中偏離盧致德院長的協和夢想,終告失敗。最近在FB有一篇陽明校友的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jiunncherng.lin/posts/1089455904398902?pnref=story  

醫學系公費制度何去何從?把陽明當協和來經辦,早已失敗,明年又復招100名公費生,怎樣做才會成功?
----------------
協和醫院的精神  
邏輯思維---羅振宇
大家都知道協和醫院是個好醫院,但我要告訴你的是,一百年前協和醫院創辦的時候,它不是中國最好的醫院,它是全世界最好的醫院。


協和醫院不是中國人創辦的,是美國巨富洛克菲勒[1]。洛克菲勒晚年的時候開始向全世界捐贈,捐贈最多的當然是美國本土,第二位的就是中國。當時洛克菲勒就想在中國捐助一項醫療事業,準備花很多錢。在1909年,還有皇上的時候,他就派一個調查團到中國,搞了一次大摸底調查。後來又派了一次,在1912年到1914年期間,而且是派他的親兒子小洛克菲勒到中國來。後來寫了一份報告,叫《中國的醫學》,這份報告至今還是中國醫學史上最重要的一份文獻。

調查團最後給老洛克菲勒提供了兩套方案:第一套方案,用這些錢在中國各大中心城市多建一些醫院,來服務更多的中國人。第二套方案,用這筆錢在北京建全世界最好的一家醫院,一切都按最高標準來,給中國醫學界樹立一個標桿、一個高峰。洛克菲勒幾經思考選擇了後一個方案,這就是協和醫院的來歷。

協和醫院創辦之初所有的標準都是最好的。花重金買下王府井口的豫王府,由世界最著名的設計師設計,包括每一個抽水馬桶都是從美國本土運來的。當然硬體還不重要,重要的是軟體。協和醫院創辦的時候集合了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醫學家和醫學教育家,包括全世界最好的醫學學府——霍普斯金醫學院的院長,在協和醫院開院的時候都來了。醫院裏到處充滿了大鼻子,到處都是專家、教授。這麼多人在中國要幹什麼?不是辦醫院,而是要辦醫學院。

1914年協和醫學院開班的時候只招了7個人。而8年之後,第一屆協和醫院的畢業生只畢業了3個人,就是這麼嚴格。協和醫學院從創辦,一直到抗戰停辦,這麼多年的歷史上,它的那種嚴謹、苛刻,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當時協和醫學院內部有一個詞叫協和臉,就是整天一張苦瓜臉,因為學習太累了。

吳階平[1]這些人的回憶錄裏記載,到協和醫學院當學生,意味著暗無天日。早晨起來讀書、學習、做試驗,中午匆匆忙忙扒一口飯,下午學習、做試驗,一直到晚上10點多鐘回宿舍。

協和醫院給學生,包括教授、老師提供的伙食非常好。下午4點多鐘一道茶點,晚上10點多鐘還一道茶點,但是根本沒有人有食欲去吃。

協和醫院的教學管理制度極其嚴酷,它用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淘汰。

協和的學制非常奇怪,不是60分及格,而是75分及格。每一學年都會有大量的人被淘汰掉,這就是協和醫學院的學習生活,緊張而殘酷。它的目的,就是要用一個還算大的基數,篩選出極少的精英,要在中國的醫學界培養幾座高峰。

協和醫學院的另外一種精神,就是仁心。最著名的故事發生在中國的婦科創始人林巧稚[1]女士身上。據説當年她報考協和醫學院的時候,參加一門筆試,正好在門口遇到一個病人暈倒,她到底是參加筆試呢,還是把病人送醫院呢?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然後就回家了。她覺得沒希望了,因為一門考試沒有參加。但非常意外的是,她居然接到了錄取通知書。因為校方看到了這個行為,認為這才是一個大夫的品行。

當時協和醫學院的婦科有一個美國科學家,這個人對門診、住院病人一點興趣都沒有,天天埋頭在實驗室裏搞試驗。他取笑林巧稚説:你們這些女人,搞婦科?這是一門科學。不要以為給病人擦擦汗、捏捏病人的手就能當教授。這是一門科學,你能當得上教授嗎?結果第二年協和醫學院就把這個教授開除了,聘林巧稚當教授,當婦科主任。

這就是協和醫院的精神。它無論是在科學技術上,還是在醫學精神上,都按照最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事實上,協和醫學院並沒有培養出多少人,但是在中國的醫學界,協和是一座多麼高不可及的高峰!

本文摘自:《邏輯思維》,作者:羅振宇
http://big5.taiwan.cn/tsh/zxyd/online19/201310/t20131031_5126815.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