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是台灣光復紀念日,早年有放假,民國89年取消。
網路上有一段文字,可以參考,但不要把法律當電腦程式跑,會當機:

黃居正指出,台灣的法律地位在1951年與1952年後是未定的,台灣事實上是中華民國政府代表戰勝國,從1945年至今,整整佔領70年,而依據《戰爭法》,「佔領」並不能取得所佔領土的主權,只能透過和平條約移轉領土才能合法取得。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485820

歷史記載漢人開發台灣始於鄭成功渡海來台,並選擇金門作為反清復明的跳板,台灣的現況與350年前類似。金門是個很特殊的地方,鄭氏與國民政府得以據守金門,關鍵在金門有水源,可以生產糧食,適合長期獨立作戰金廈海域就是城牆,使用傳統武器,從大陸進攻金門,清廷失敗過,共軍在1950年代也攻不下。兩岸對峙時期,金門成為堅強的反共堡壘。請注意,「糧食」是獨立作戰的基礎,只要糧食不缺,城內官兵士氣高昂,敵人很難用傳統武器攻破城牆,尤其是金廈之間的海域城牆。金廈如此,台灣海峽兩百公里的海域城牆就更難攻破了。

鄭氏來台傳兩代,到鄭克時為何守不住兩百公里的海域城牆?台灣稻米每年可收穫三季,糧食供應不虞匱乏,清軍若渡海來台,士兵早已疲憊,只要鄭軍士氣高昂,清兵很難登陸獲勝。再者,登陸之後,鄭軍若頑強抵抗,清廷必須加派軍隊渡海,又來一批疲憊不堪的清兵,台灣有足夠的糧食,鄭軍絕對可以剿滅清兵,長期駐守台灣。那為何鄭克塽要投降?

康熙元年,鄭成功與荷蘭人交戰,攻下台灣。康熙掌權後並沒直接攻取台灣,而是對台實施禁運,撤離浙江、福建、廣東三省沿海居民。這是戰略!台灣能產糧食,但不產棉麻,也沒有鐵礦。康熙對台禁運十餘年,台灣民生凋敝,身上穿的衣服,睡覺用的被褥,原料取得十分困難。製作兵器仰賴鐵礦,缺乏鐵源,也削弱了軍事力量。康熙22年,施琅率兵渡海輕取澎湖,鄭克塽未戰直接歸降清廷。266年後,國民政府遷台,至今科技發達,國際貿易通暢,台灣不再受制於棉麻鋼鐵,但康熙22年的舊事仍可能以不同形式在台灣上演,台灣人不可不知。

從歷史看兩岸,中共不會對台用兵,因為經濟戰略有利台灣防衛不利中共動武,但另一方面中共用經濟戰略卻可收服台灣人心。中共對台經濟戰略不是康熙時代的禁運,而是把世界經濟移往印度洋,美國通往印度洋的最近航線是大西洋,台灣東側的太平洋經濟將隨印度洋世界的來臨而走入冰河時期。這可能嗎?可能!怎麼可能?人口!二十一世紀中期,世界的重心將轉到中國與印度兩大文明古國,中國與印度人口合計25~30億,下面的地圖可說明一切:

1444389140-3434636324_n  
如果沒有戰爭爆發,中國與印度將主導二十一世紀中期以後的世界經濟,印度洋將匯集全球商船,美國也會拋棄太平洋,取道大西洋,經地中海與紅海,進入印度洋。台灣人必須有深切的認知,太平洋經濟將逐漸冷卻進入冰河時期,英國已經選擇「擁抱中國」,台灣還要繼續「擁抱美國」嗎?

習近平最近訪問美國與英國,走過七十個台灣光復紀念,習近平走過的美英腳印值得台灣人深思。

http://udn.com/news/story/8843/1265724
擁抱中國成英國主流民意
英國以最高禮遇歡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雖招致一些人批評,但英國國內民調顯示,英國「擁抱中國」也獲得國內主流民意的支持。

英國著名調查公司尤格夫(YouGov)最新公布的民調顯示,英國人對中國的觀念大幅轉變,認為提升中英關係的決策正確。民調共有三組問題,其中對於「未來20年誰將是英國最有價值的交易夥伴?」中國以29%的比率居榜首,遠高於排第二位歐洲的22%;對於「未來20年中國經濟會怎麼樣?」相信中國經濟會更強大的比率高達54%,認為中國將保持現狀、變差或不知道的低於15%左右;對於「中英應保持何種經貿關係?」認為雙方要更緊密的比率高達43%,認為要淡化的僅為8%

英國「每日電訊報」為此發表評論,引述專家分析該民調認為,英國除了與中國合作別無選擇。

英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則在「衛報」撰寫題為「中國在崛起,美國在衰落,英國不能忽視現實」一文,他認為英國應該抓住機遇,全面擁抱中國。文章說,2005年開始逐漸爆發的金融危機讓西方的增長率趨向於零,同時留下了大量的債務,這讓全球經濟更加依賴中國的增長與資金。這一全新的現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任何西方政府的思考方式,不管是左派政府還是右派政府。奧斯本(英國財長)以及他的政黨抓住了這一機會。

文章說,一定會有反對者認為,當英國開始擁抱中國,必然會疏遠美國。但文章表示,現在的情形是更加複雜的。中國正在崛起,美國正在衰落。到2030年,預計中國的經濟體量將會是美國的兩倍。而在一個逐步展開的以亞洲為重點、中國為中心的世界中,英國重新變得繁榮。

英國皇家國際戰略研究所亞洲專案專家凱瑞.布朗表示,如果說習近平訪問開啟了中英「黃金時代」意味著什麼,那一定是兩國關係終於回歸所屬,即雙邊關係的重要性被放到了第一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