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大校長與台大教務長針對大學入學今天接受訪問如文底新聞
清大累積15年數據統計,發現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入學的學生,學業成績排名都比指考入學的學生優異,且指考生學科成績「二一」及休退學比率都最高,推翻各界對甄選生「學習不完整」想像。

我認為學測在前,指考在後,學測成績達到清大水準的考生,若選擇以學測入學,會挑選到對現況滿意、不想再考一次、且不是那種非台大不讀的考生。一個滿足於現況的人較能定下心來學習。清大並非第一志願學校,指考進清大的學生,狀況就非常複雜,有些人想重考上醫牙,有些人想重考上台大,有些人想轉系或轉學,心不定,自然不會專心學習。對於醫學系也一樣,慈濟醫學系曾做過分析,甄試入學的學生成績優於指考入學,情況與清大類似---若選擇以學測進入慈濟醫學系,會挑選到對現況滿意、不想再考一次、且不是那種非OO醫學系不讀的考生。指考進慈濟醫學系就會挑選到想上其它醫學系的學生,對現況不滿意,想要更好的,自然會影響當下的學習。

學測與指考合一後,情況也許會改變。學測與指考合一有好處,比方說,台大醫學系甄試與指考各55個名額,有些人75級分,但「英自數國」四科總分較低,就會主攻甄試,有些人「英自數國」四科總分較高有機會上台大醫學系,但只有73級分,就會等指考分發,又因總分高即使沒上台大醫學系,也可能上陽明醫或成大醫。

如此,指定科目總分入學的學生表現是否會較差?110年後有待清大做統計。

學測與指考合一,可能會模仿美國SAT 學科測驗:
數學可分數學-I (基礎) 與數學-II (進階)
自然也可分自然-I (基礎) 與自然-II (進階)
理工醫農科系必須考自然-II與數學-II, 文法商管科系則考自然-I與數學-I
少數考生報名想橫跨理工與法商,則必須考數學-I, II 與自然-I, II

------------
反對延後學測,清大甄選擬拉至7成
http://udn.com/news/story/6925/1232877
不信完整學習論清大校長「為何用考試來維持學習?」
外界拋出學測延後,還給高中生完整學習。但清大校長賀陳弘表示,學測延不延後尊重大學招聯會的決議,不是清大或單一學校能決定。他說,清大會把甄選名額提高至7成,當做招生主力,主因15年來數據指出學測甄試生表現優異,顯示「考試延後才有完整學習」不一定真實。

清大累積15年數據統計,發現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入學的學生,學業成績排名都比指考入學的學生優異,且指考生學科成績「二一」及休退學比率都最高,推翻各界對甄選生「學習不完整」想像。

15年數據分析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學生成績反較優異
清大說,自1999年追蹤各種管道入學的學生成績表現,截至去年統計數字,學測成績比指考成績低5級分的學生,大學表現反而優異。近5年學業成績「二一」人數,考試分發累積達325人次,高出繁星推薦的83人次。

「為何要用考試來維持完整學習?」賀陳弘表示,甄選入學的學生在高中時代多元學習、參加社團、探索興趣,時間管理與心性比其他學生優異,這些特質在大學自主學習便能發揮;反觀指考生,在高中教學現場,多數課程高三上學期已上完,高三下學期只是不斷重複小考、讀教科書,反而欠缺培養其他能力的機會,上大學後適應力反而弱。

為清大建立大數據分析的招生策略中心主任陳榮順說,弱勢生靠指考無法翻身,因為弱勢生中有75的人成績低於學測均標,何況是考題較難的指考,那些說指考為了保障弱勢生的人應該拿出科學數據證明。

「延後學測,一樣解決不了問題,只是走回頭路。」交大教務長陳信宏說,學測往後延,只是再「綁住」學生幾個月,一樣是考試內容重複念,並不會因此學到更多,「學科不是一切」,應該要給學生多一點空間和時間,去發展和挖掘自己。
----------

高三被撕裂,台大:個人申請9成不知志向
http://udn.com/news/story/6925/1232889
對於清大指個人申請及繁星推薦學生在各面向表現優於指考生。主張學測延後的台大不以為然,「繁星跟申請先挑人,當然會收到最好的學生」,台大教務長莊榮輝說,就像挑水果,先挑的人一定把好的水果買走,這是篩選機制先後問題,與是否完整學習無關。

「考試在前的,就會收到比較好的學生」,莊榮輝指出,若把指考時程往前提,指考學生的表現也會比其他管道好,這與學測延後在討論的議題無關。台大支持學測延後,看的並非是大學端各管道入學後的學業表現,「而是憂心高中教育」。

莊榮輝指出,高三學習被考試撕裂是事實,身為大學端、大學招聯會成員,有責任讓高中生有更完整的學習環境,才提出學測延後,「台大不會、也不需要去搶學生」。目前台大的規畫是希望將學測延後到5月底、6月初考,具體方案還在規畫。至於若延後各管道後續入學時程問題,「原則先確立,行政作業都可以調整」。

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也批評,學習成效應看各科系專業科目表現,只看大一必修科目不足以推論繁星、申請學生表現較好;且3個管道進來的學生人數不同,在母數基準不同情況下,結果自然會有差異。

台大相關的分析發現,3個管道的學生表現差異不大,反而是個人申請當初成績排序最後25%的學生,進入大學後的學業表現「很差」。

洪泰雄指出,從他多年從事教育統計觀察,個人申請的學生仍有高達9成不知道興趣所在,「才會有這麼多學生一註冊就休學」,多元入學失去應有精神,「是否是甄選比例過高的原因?」值得各界檢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