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醫學系學生有研究的憧憬,下文「80%研究都是錯的 醫學效果被誇大」值得參考。
對醫學系畢業生而言,不宜貿然放棄臨床,最好先做完專科與次專科再考慮要怎樣做研究或轉行做其它。另外,常有醫學生問我到美國發展好嗎?美國正在沒落,可以去讀書,增廣見聞,但不適合長期發展。
NIH 研究計劃通過率3-5%,二十年前是30%,以後只會更少。

上週五美國Federal Reserve宣布利率走向之前,週五晚上老婆問我會升還是維持原狀她說會升,現在如果不升,以後升的風險更高。我認為不會升,因為美國不敢升,現在全球股市瀕臨崩盤,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讓道瓊一洩千里。不升維持原狀總比升了踩到地雷好。結果沒升,我猜對了!老婆說:「衰退早已步步逼近,美國一直不敢誠實面對。」

到美國發展好嗎?現在到美國追夢,大多數的人恐怕會
羽而歸。宜慎之!

80%研究都是錯的 醫學效果被誇大
http://udn.com/news/story/9/1199252
史丹福大學研究革新中心主任教授約翰約安尼季斯(John Ioannidis)今受邀來台開講,指出多數的醫學研究可信度仍待考驗,容易誤導社會。

約翰是醫師,也是流行病學、公衛、統計學者,成名作是2005年發表《為何大多數發表的研究都是錯誤的?》,至今仍是PLoS Medicine下載次數最多的技術論文。他說,目前發表的醫學研究中,有8成常見的非隨機研究,其結果都是錯誤的。他舉例,像是維他命E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類黃酮會降低80%的心血管死亡風險,低卡飲食會明顯降低癌症、心臟病、中風、乳癌風險,吃水果可降低9成罹患乳癌機會等,「研究結果被誇大或過度概括(over generalizing)。」

許多醫學研究缺乏驗證,約翰的研究團隊將同樣數據,以另一種統計方法分析,竟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研究團隊於2005年曾針對同主題分析大陸、歐洲及美國研究,發現大陸研究的藥物療效都較歐美研究增加23倍,甚至高出8倍紀錄,推測這些差異可能跟文化有關。他強調,對任何醫學研究都應小心解讀。

「顯著不一定等於可靠。」約翰說,許多研究都達到「統計顯著」,結果卻不見得可靠。例如1994年曾有TNFA基因與腦性瘧疾關係的醫學論文,發表在國際期刊《Nature》上,多年來被引用超過1000次,包括研究相同基因不同疾病、不同基因相同疾病、討論、新聞等,卻沒有任何一篇是反覆確認的研究,直到10年後有其他研究團隊根據原始資料重新分析,並進行更大規模研究,才發現兩者毫無關連,卻一直被錯誤引用。

約翰指出,這些偏差可能是刻意的、無意地、甚至不知情的情況犯下的,因研究者通常傾向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向解釋,所以對於新的研究最好不要全盤接受,須待時間、更多研究檢驗。

150x15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