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院能不看小病嗎以現在健保財務狀況及對醫學中心的給付醫學中心若不看小病根本無法生存恰巧台灣基層醫療品質因健保太便宜,無法提升,民眾比較信任醫學中心只要病患對自己的身體有疑慮都會往醫學中心跑醫學中心若不看這些病人就無法增加收入收入減少就無法更新設備醫療品質就會下降淨結果是在台灣的健保制度下醫學中心多看小病才能提升醫療品質看重病你要提升基層醫療品質,就必須在基層挹注資金,讓民眾願意在基層醫院診所就醫。結論是,台灣不是一個富有的國家,不可能甚麼都要,基層醫療與醫學中心兩者只能顧好一邊,如果顧好基層醫療,醫學中心就會虧本,如果只能選擇顧一個,當然要把醫學中心顧好!

台灣有醫教會與醫改會,最近十年對台灣醫學教育與醫療生態產生一些影響但台灣的醫學教育與醫療品質並沒因此而提升。下文是醫改會公布的資料看來他們並不清楚醫學中心為何要看小病


不同病卻同酬!大醫院只看小病 醫改會:恐排擠重症需求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917/565958.htm?from=fb_share_web

至於醫學教育,經過幾番折騰,我絲毫看不出現在的醫學生比二三十年前的醫學生強。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說:
25年下來,我只能說我完全失敗了!我擋不了健保的匆促施行,我推不動健保改革,我推不動學士後醫學院,我擋不了PGY(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換湯不換藥的制度…… 因為大多數領導人物升到那個高位,人生目標已經達到了,提升台灣的醫學教育與醫療品質,從來不是他們的志向啊!我無法燃起他們的熱情。 

我認為改革要從醫學教育開始 ,所以我把醫學生送到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受訓,目的就是希望讓年輕醫生有機會看到什麼是好的醫學教育、好的老師、好的醫療,讓他們看到典範,然後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因為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0445&page=1

我的結論仍是,台灣不是一個富有的國家,不可能甚麼都要,為了提升醫學教育,弄出OSCE (醫學臨床技能測驗)醫學生繳的考試費遠不足支持OSCE的人力及設備(考試費6000元,但要維持OSCE考試的人力及設備考試費恐怕10000元都不夠,不足的費用由醫學中心自行吸收,醫學中心不看小病行嗎?)牙醫系去年也辦了OSCE估計考試費要13390元。

醫學教育儘管弄得花俏,回歸本質還是基礎醫學的生化、解剖、生理、免疫、微生物、藥理、神經、病理等主要科目。臨床醫學必須有自學的功夫,一方面是結合基礎醫學,另一方面是從「做中學」,無法靠上課及考試獲得上手的經驗。看完現在醫學系的課表,我有點難以置信,大一大二沒學多少醫學課程,大三及大四除了基礎醫學外,也把八成以上的醫學課程上完,大五沒多少課,主要在醫院run,大六也是在醫院走馬看花,實做的機會不多,很散也可以畢業。我的經驗及看法是,基礎醫學至少需要三年才有辦法完全消化,黃達夫院長想推學士後醫學系,仿造美國大學的醫預科,在大學時期就接觸兩三年的基礎醫學課程,進醫學院之後可直接進入整合課程臨床醫學結合見習也至少需要三年,因此台灣的六年制醫學系課程十分緊湊,事實上醫學生沒有多少時間浸淫在博雅教育中在美國,博雅教育是大學醫預科的事,目的在評估學生對醫學的性向台灣的六年不太可能搞博雅。我倒覺得當年國防醫學院的課程安排只要略作修正就會比較紮實。我們大二到大四上學期是基礎醫學課程,大四下學期與大五是臨床醫學課程,大六, 一進醫院就站在第一線。我認為可以這樣修正:
大二下學期修大體解剖。
大三上學期到大六上學期是基礎與臨床的整合課程,大六上學期有至少三個月的臨床二線,大六下學期直接站上一線,住院醫師必須守在二線教學,不能擅自離開。如此訓練醫學生,六年畢業後通過國考,才能名正言順成為一位合格的醫師

我在三總實習的年代,大六Intern第一個月值一線班時,有問題都不敢叫學長(M74-M78),叫了可能會被罵這是當年三總訓練的遺憾但也養成我在臨床自學的功夫不只是在三總實習主要是自學我當住院醫師時的學習經驗得自於病人遠多於主治醫師。

150x15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