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有一段新生家長的對話如下:
家長甲小孩在國醫遇到一個不知如何形容的學長今天將傳承的書籍與共筆等資料交接給他結果其同學是接收一大箱,他卻只有三本哲學書籍,並留下一句 "其他的都丟了",讓人感覺錯愕......

家長乙:可以跟孩子說,若有需要,可以尋求其他有認識的學長姐協助,去年我家女兒也是分別獲得不同學長姐奧援,單從直屬學長姐能獲齊是很幸運的..............

家長甲可以嘗試看看

家長丙:可是書好像也用不太到主要用講義————兒子告訴我的。所以先別急,應該還有其他方法。

家長甲學長說只要講義看一看就好了

家長乙:是啊聽講醫學系好像是要到三年級以後讀比較專業的科目時,買書比較有價值吧? 其他好像都是看共筆,甚至即便在買書階段,還是有共筆的存在呢請孩子多問問囉
------------------------
第一則對話中的「學長」很像當年的我。國醫仍有不少學生原文書讀過後,捨不得送給學弟,這很正常,當你把一本原文書讀完後,一定會對它產生感情,有感情的東西怎會捨得送給別人?原文書買來沒讀,擺在書架上看著心會虛。眼不見為淨,不如送給學弟。

大一上學期有三門原文書的課,微積分、普通化學、普通生物學。化學與生物,看似與醫學有點距離,但實際上關係卻很大。生命是不斷氧化與還原的過程,當無法再還原時就會死亡。大自然也是不斷氧化與還原的過程,當無法再還原時就會毀滅。化學與生物,就是用科學的證據闡述這些事實,讀原文書可讓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自己更貼近對科學證據的瞭解,否則抽象的概念會隨著考試過後慢慢被遺忘。
大一學化學、物理與生物,如果只讀共筆一定不懂化學、物理與生物。
大二學有機、生化與分生,如果只讀共筆一定不懂有機、生化與分生。
大三以後學免疫、神解、生理、病理等基礎醫學,很難想像只讀共筆如何瞭解這些存在於人體的生命現象?


另外「選修課」的多樣性是許多高中生選擇普醫或國醫的考慮之一,但高中生進了醫學院之後才會發現單是把兩三門必修課讀好都不容易,更別提五花八門的選修課了。國醫是單一學院,選修課少,感覺起來似乎不好。事實上,真的上了大學讀過原文書之後,才知道必修課要學的東西太多,一次考試原文書兩三百頁,根本趕不完。選修課說穿了邊際效益並不高,大學還不止此,課外有社團,假日有郊遊,大一新鮮人就在走馬看花中糊里糊塗過了一年。如果你不是個天賦異秉之人,大一上學期就把普生、普化、微積分讀好,原文書盡量讀,讀過對你將來一定有幫助。國醫生活很規律,不必花時間坐車趕課,時間到了就上餐廳吃飯,更無須為學費及生活費而打工。只要你善用時間,讀國醫應該比普大更有時間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