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6525_326888584180825_8791687798823620907_n  
李家同教授最近有到國防醫學院,以「大學生的競爭力」為題進行專題講演。
https://www.ctld.ntnu.edu.tw/index.php?p=newletter_detail&id=152  
上面是同一演講題目,
師範大學的整理,現場聆聽應更加精彩。恰逢病歷中文化的風波,我不知李教授在演講中說了些甚麼,他在FB的文章希望病歷中文化以維護醫病雙方的權益 (如文底)。台灣醫師習慣用英文寫病歷,這個傳統來自軍醫,其目的是避開中文翻譯,如果使用中文那麼容易,軍醫的前輩就不必提倡英文教學及英文病歷了。
實情是病歷若用中文寫,不但不方便,而且會遇上咬文嚼字的格格不入,因為我們的醫學教育早已設定朝美國系統發展,舊的希臘文與拉丁文名詞已成千上萬,新的名詞又不斷加進來既然軍醫的前輩早已發現中文病歷的問題,那現在為何要反過來推中文病歷砸自己的腳

我一年級讀普化與普物,感覺讀原文書根本不是問題,即使艱深的普通生物學原文書也被讀完七八成。二年級修大體解剖時,問題來了,那不是懂英文就能讀懂的,即使翻譯成中文也很難讀得懂,醫學生都如此,何況是一般民眾。這要怎麼說?醫學與理工本就不同,醫學牽涉許多抽象的理解,原文書作者的英文造詣並非一般台灣醫師/教授能及,翻譯出來的東西往往讓人讀了慘不忍睹。舉原文書裡一句簡單的文字,你來試著翻譯一下:
All normal movements are to a greater or lesser degree skilled. Even crude reflexes are the product of exquisite neural integration. The most skilled acts may range from the contraction and relaxation of a few muscles for the execution of each brush stroke by van Gogh to the continuous muscle flow of an Olympic gymnast.
當醫學英文成為一種思考模式深入台灣的醫學教育,醫師隨手一寫就是 MRSA infection. MRSA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的簡稱,你來翻譯一下,方便嗎?既然不方便,為何要強行使用中文?

腸胃科有一種病叫Crohn’s disease,病例不像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那麼多,但也算有點名氣Crohn’s disease 也要為了醫學中文化而給個翻譯嗎?「克隆氏症」-- 我想,沒有一位台灣醫師喜歡用吧!沒用的名詞,久不用就會被人遺忘,有一天醫師甲跟醫師乙說:「克隆氏症」,醫師乙恐怕聽不懂,還會覺得醫師甲很奇怪,是不是腦筋短路。還有,台灣醫界有必要推行文化大革命,來個破四舊、立四新?推翻舊的,建立新的就一定好嗎?

----------
如果法官判決文是英文的話
作者:李家同教授
我們國家的法官都要寫判決文,判決文是給一般老百姓看的。誰都知道法官的判決文是中文的,如果法官的判決文是英文,事情就鬧大了,因為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法官在講什麼。

我們的醫生當然沒有所謂判決文要寫,他們寫的是病歷。有一點使我擔心的是,很多醫生是用英文寫病歷的,對於我這位會英文的人來講,有的時候也很難看得懂醫生寫的病歷。如果英文不好的話,那就絕對看不懂了。這種情形不僅會使得病人的權益受到損害,我相信也會使得好醫生的權益受到損害。因為病人和醫生之間的溝通。可能出很嚴重的問題。

我並不全然了解政府對於病歷中文化,現在做到怎麼樣的程度。我只知道,到目前為止,也並沒有完全能夠使得我們的醫生可以全部寫中文的病歷。我只希望衛福部能夠早日使得我們的病人能夠看到中文的病歷,至少我認為病人是有權利得到中文的病歷的。
 
我本人是學電腦的,我也相信病歷的電腦化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國家醫院的電腦化也做得非常之好,所以醫生大多數好像都是在電腦上寫病歷。目前我們電腦的中文輸入系統都非常便利,年輕的醫生根本絕不會有問題,即使年紀大一點的醫生也應該可以用手寫板輸入中文字,所以我認為這一方面是沒有問題的。我當然承認有的時候一些疾病的名稱也許沒有統一的中文翻譯,暫時用英文恐怕有其必要,藥名等等更是如此。

總而言之,我認為我們國家病歷的中文化應該加速進行,以維護病人和醫生之間的溝通,也維護病人和醫生的權益。衛福部如果要推行這種制度,也不妨好好地和我國的電腦專家們共同合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