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1122645073_931  
原文書中隱藏著作者無法用現有證據說明的哲學觀,有一則學弟(或版友)的留言:「很多次專科的原文書每章節作者都不同,有時候看了老半天會發現好像沒甚麼屁用。」如果你從大一開始依循著高中考試的模式讀書,一個問題對著一個標準答案,原文書對你而言永遠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我舉一個版上出現過的例子,嬰兒出生後開始製造抗體,在抗體製造出來之前,使用母體自胎盤傳給胎兒的抗體 (約半年)
請問胎兒是怎樣製造多樣性的抗體?
抗體的基因重組。
什麼因素促使新生兒的抗體基因進行重組,去製造多樣性的抗體以對抗自然界的病菌?
原文書作者很技巧地一筆帶過,或許他假設你知道達爾文的演化學說,如果你相信達爾文,那麼在演化上,人類的抗體基因會隨機重組,製造各式各樣「非專一性」的抗體。人體

(尤其是初生嬰兒) 怎樣知道要製造甚麼抗體?靠甚麼力量讓人體的抗體基因去做最佳的重組,因而能有效對抗自然界的病毒與細菌?演化的壓力!在隨機重組下,唯有那些能夠製造符合演化壓力抗體的人,才能存活下來。那些無法製造最佳抗體的人,早在幾十萬年前就被自然淘汰了。(專一性抗體經由感染與T cell 免疫反應而產生,非專一抗體不必經由特定感染就能產生對人體的保護遠比專一性抗體重要)


如果你不相信達爾文的演化論,那麼靠甚麼力量讓人體的抗體基因去做最佳的重組,因而能有效對抗自然界的病毒與細菌?--- 神。

教我們大一普化的老師是一位台大教授,講課很細膩,普化算是我一年級唸得最有心得的原文書。每一個篇章結束,作者會寫出感性的科學評論。我記得熱力學那章末尾,作者講述地球能量的來源,當我在陽明山看到嫋嫋煙霧從地底冒出時,普化教科書裡的文字隱約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因為地心是熱的,所以太陽離開地表時,地殼才不會急速冷卻,植物才能存活,白天行光合作用生長,牛羊才會有草吃,人類才有牛羊的肉吃。我們活在地表,嫌太陽熱,從不曾意識到,有一天陽明山不再冒出嫋嫋煙霧時,這個世界的生命會怎樣變化?我們加油時,只管汽油進入油箱,從不曾想過古生物因地殼變動埋藏在地表深處,因高溫高壓逐漸分解成碳元素,固體為媒,液體為石油,氣體為天然氣,所有的能量全部來自地熱與太陽。經濟學家的觀點,消費是刺激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如果汽車更換迅速,新車購買率增加,舊車會廉價出售給買不起新車的人。新車的消費是經濟成長的一部分,同時也加速地球能源的消耗,進而導致地球加速冷卻而毀滅 (宇宙的亂度與日俱增)

醫學進步導致人口老化,同時也增加地球的負擔,加速地球毀滅,如此,經濟學、物理學、化學、醫學,追根究底,全都是哲學;想瞭解哲學,不必假諸外求,回到寢室打開原文書,哲學盡在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le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